“开播!" 一声令下,伴随着机器轰鸣声,4台大型种肥同播机同时下地。6月12日下午,临沭县曹庄镇曹西村王龙海种的100亩夏玉米开始播种。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每亩玉米用肥量只有70斤,比常规用肥减少了30斤。用肥量少了,玉米产量能保证吗?种地大户在“减肥"中受益 王龙海今年之所以敢把玉米肥用量减下来,来自最近几年对缓控释肥的信任。2015年夏天,他开始托管本村的100亩耕地。由于种植面积大,他选择了省工省时的玉米种肥同播技术。 “原来种玉米,每亩需要100斤复合肥,到大喇叭口期,还要人工追肥。采用金正大集团生产的沃夫特缓控释肥进行种肥同播,每亩只用80斤肥料,后期不用冒着高温下地追肥,大大节省了人工。"王龙海说。 由于缓控释肥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规律缓慢释放养分,后期不脱肥,王龙海种的玉米增产明显。“以前,各家各户种玉米,平均亩产在1000斤左右,采用缓控释肥后,亩产量平均达1100-1300斤,最高可达1500斤。缓控释肥的效果一下就看出来了。"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肥"成为今后农业必须面对的“硬杠杠"。推广缓控释肥,是实现化肥减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金正大集团作为我国研发和生产缓控释肥的引领者,经过十年发展,实现了缓控释肥在大田作物的规模化应用。在推广过程中,金正大不断探索有效的应用推广模式,示范推广缓控释肥26个省市区、118个市县的36种作物,示范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大田作物与经济作物,节本增效约740亿元。 新技术做后盾,肥料用量一减再减 2015年,种地大户王龙海把每亩玉米肥料用量减少了20斤,今年又要再减10斤。肥料用量减少三成,玉米产量还能保证吗? 为了落实化肥用量零增长的政策,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金正大集团共同推动减肥增效计划。据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剑秋博士介绍,此次减肥增效行动,经过了前期一系列权威试验,之所以能够实现“减肥"的目标,是因为全新升级的缓控释肥添加增效配方,这项升级技术在行业是独有的。 陈剑秋指出,玉米减肥增效技术关键是在原有缓控释肥产品和技术上实现全面升级,主要采用“双增双控"技术,特别添加中微量元素和生物刺激素,并实现双向互补增效;同时采用全新包膜技术和微孔渗透技术,将控释肥包膜升级为植物油包膜、树脂包膜及硫加树脂包膜,并根据玉米种植土壤特点进行配方调整,具有更加精准的控释作用,玉米需肥曲线与肥料释放曲线更加精准同步,大幅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 除此以外,全新的减肥增效方案包含了前期的拌种剂,用来预防病害,提高苗势;后期喷施的叶面肥,防早衰、抗干热风,饱满籽粒,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陈剑秋表示,最新的减肥增效方案提倡每亩使用新型缓控释肥70公斤,比传统习惯施肥减少30%肥料用量,每亩肥料成本少投入10-15元。 3年内,将建2万亩减肥增效试验田 6月12日,金正大减肥增效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这是金正大集团联合政府、行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应对化肥零增长所推出的落地行动。 据介绍,2017年金正大集团减肥增效行动第一轮将重点关注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玉米将采用种肥同播技术和升级的缓控释肥产品,依托玉米全程营养解决方案,以农机农艺结合等建立系统的推广模式,为减肥增效技术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针对小麦将推出专用新产品,采用富朗活土技术,定制适合碱性土壤生长的小麦专用肥料,其产品通过改良碱性土壤,激活土壤有机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据悉,金正大计划未来3年建设1万块减肥增效示范田,覆盖大田作物面积达2万亩,以示范试验田建设,组织客户观摩、学习,带动减肥增效产品推广。同时,金正大还将陆续升级马铃薯、大姜等经济作物的全程营养解决方案,探索出经济作物的减肥增效落地举措。
新闻推荐
为打牢市场监管基础,临沭县烟草专卖局坚持精益理念,开展全流程、全领域、全覆盖改进创新。学深学透创新政策要求。学深研透创新要求,在重大体系建立上带头搞创新,探索科技创新,推动整体工作跃升。要梳...
临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