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如雨教孩子们表演皮影戏。 记者 鞠忠武 摄本报讯(记者 鞠忠武) “用影像记录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我觉得,这是我们过的最有意义的寒假。”2月12日上午,滕州籍大学生、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张志伟告诉记者。
寒假期间,张志伟和同班同学刘俊杰、临沂大学传媒学院的徐正三人,相约走进山亭区徐庄镇华东村,用录像记录了皮影师傅邢如雨教孩子学皮影的故事。目前,实地拍摄工作已经结束,他们正在做剪辑、配音等后期工作。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作为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张志伟感叹地对记者说。张志伟就读于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影视编导与制作系,现任传媒学院学生会主席。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存状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和同班同学刘俊杰、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影视编导与制作系的徐正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于是相约在寒假期间探访和他们专业有关联的传统皮影戏。
寒假期间,通过调查了解,他发现在山亭区徐庄镇华东村有个邢如雨师傅,出生在远近闻名的“皮影世家”。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上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为“邢氏皮影”的第四代传人,邢如雨与务农的堂兄一道,经常深入城市、山村,免费为群众演出,为挽救和弘扬这一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默默奉献,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喜欢看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皮影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为了皮影这一传统文化不泯灭,邢如雨以自家房子为依托,创办了一个小小的皮影学校,免费教孩子们演练皮影戏。
“邢如雨师傅为了皮影戏放弃了很多东西,他这种挽救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动了我们大学生,我们决定不惜代价拍好这部纪实片,也以微薄之力挽救我们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志伟说。从1月24日起,张志伟、刘俊杰和徐正多次坐车来到徐庄镇华东村,精心拍摄了邢如雨师傅演皮影戏、教孩子学皮影戏的感人故事。发现大山里的孩子缺少书籍,他们三人还凑钱买了20多本孩子爱看的书以及学习挂图,送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衷心祝愿皮影戏这朵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作为滕州籍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公民,我们愿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志伟如是表述他们的心声。
新闻推荐
...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