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临沂新闻 > 正文

儿科专家坐诊午饭吃汉堡只为挤出时间多看个患儿

来源:济南时报 2012-03-09 15:13   https://www.yybnet.net/

图一:8日,副护士长高燕一边给宝宝打针,一边和宝宝说话。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李鹏飞 摄

图二:8日,儿科主任医师韩波给患儿看病。□策划 王兴步□采写 本报记者 李永明 实习生 刘青

看病似打仗、24小时门急诊、双休日连轴转,即使这样,仍有看不完的病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科医生还面临着“高风险、高压力、高付出、低收入”的困局。儿科如何突破围城?这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议题。卫生部部长陈竺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也明确表示,要增加儿科投入。中国儿科医生是否真的进入了“没人想做”、“无钱可赚”的困局?儿科前景到底在哪里?3月8日,记者走进有着90年历史的山东省立医院儿科门诊,体验儿科一线医护人员的酸甜苦辣。

在全国综合性医院儿科持续萎缩的背景下,作为山东儿科医学“重镇”,省立医院近年逆势而上,持续加大儿科投入。“做儿科医生是最幸福的,因为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省立医院儿科主任韩波说,儿科最能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质,虽然儿科医生高风险、高压力,收入却低,但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工作状态】

加班成常态,1名专家1天最多要看100多个病儿

3月8日上午,来到省立医院儿科门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张张焦急的家长的面孔。不到10点,候诊室里已有数百名孩子和家长苦苦等待叫号。

“这已是第30多个号了。”上午10点,在专家诊室,46岁的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孙书珍正在坐诊。尽管卫生部的建议是每个专家上午限20个号,“但很多孩子都是外地来的,病情一般比较重,家长抱着这么大的期望,能不让人家看么?”孙书珍说。

一位从临沂来的家长带着5岁的小女孩走进诊室,孙书珍对这个孩子已很熟悉。“这个小姑娘患的严重的类风湿,初次来的时候很危险。”孙书珍说,这还不是她接诊过病情最严重的病例。

“我们现在儿科专业划分很细,来就诊的80%左右都是危重症患儿。”孙书珍说。病儿一个接一个,孙书珍中间没有任何休息,一直到中午12点半,已经看了50多个病号。

“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家长要求非常完美,医生必须做到100分,而且要药到病即除。但往往疾病的发展会有个过程,有些凶险的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后期转危家长便难以接受。”孙书珍说,很多患儿的家属都是慕名而来,尽管病人多,她不敢马虎,看每一个孩子都很仔细,耗费很长时间。

中午简单吃了一个汉堡,下午继续看门诊。“这一年都是这样,我每周四坐诊,都要到晚上8点左右才行,一天要看100多个孩子。”孙书珍说。为保证医疗质量,儿科门诊只能延长工作时间,所有儿科门诊专家加班加点已成为常态。不坐诊时,还要查房,抢救危重患儿,此外作为博士生导师,孙书珍还要带学生做科研课题。

据省立医院门诊部主任祝筠介绍,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内科始创于1922年,是山东卫生系统首批重点学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现在每年门诊量在22万人次左右,日均门诊量都在600人次。医院近年连续加大儿科投入,开辟专门儿科门诊注射室,仍是超负荷运行。为方便患儿就诊,省立医院儿科门诊医护人员还实行弹性工作日,如果就诊患儿增多,就加派休息的专家坐诊。

【护士“守则”】

要一针成功,“哄小孩是必修课”

24岁的徐伟娟是省立医院儿科护士,工作刚两年多。上午8点至下午3点30分,她负责在输液室给患者打针,“别看她年纪轻,打针技术、和小朋友沟通能力都很好,一针就成功。”护士长徐恩秀说。“孙俏妞,来阿姨看看你的手”,徐伟娟对着3岁半的小女孩说,“真乖,你会唱小松鼠吗”,徐伟娟一边仔细检查着孙俏妞手上的血管,一边跟孩子交流,转移她的注意力,手下摸索着血管,很快给孙俏妞打上了吊针。等针打上了,孙俏妞才红了眼眶,“孩子打了好几天针了,手背有点淤血,回家记得给她用土豆片敷一下。”徐伟娟提醒孩子家长。

徐伟娟说,虽然自己还没有孩子,但孩子们个个都细皮嫩肉的,特别可爱。儿科护士和别的科室不同,由于孩子血管很细,很难找,她们都要训练成能够“一针见血”,而“哄孩子”,也是儿科护士的必修课。

这些医护人员要面对的是不会表达或仅能做简单表述的儿童,往往需要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同时,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是几个家庭的重心。一个孩子生病,往往几个大人陪同,关心则乱,担心孩子病情的家长有时难免会有不谅解医护人员的情况。

徐恩秀说,在她做儿科门诊护士的20多年里,遇到过很多等待给孩子就诊、或者在给孩子打针、验血过程中家长对医护人员不理智的情况。每每碰到这种事情,她们有一个根本的理念就是“困难再大,患者至上”,并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绪。

【职业追求】

虽“三高一低”,儿科医生有着天真的理想

“当时选择儿科,是因为觉得孩子单纯、干净。”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兼小儿心脏科主任韩波说,做儿科医生是最幸福的,因为只要看到一个个孩子摆脱病痛,蹦蹦跳跳地站在面前时,自己就会有一种莫大的愉悦和成就感。

但韩波坦言,现在做儿科医生不易,职业特点是“三高一低”。小儿内科门诊量在22万人左右,30年前的门诊量只是现在的20%。儿科医生是医院中最累的一群人。

首先是高压力,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背负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希望病了”,家长能不着急么?有了病就一定要立即看好;再有就是高风险,孩子得病,由于交流能力有限,不能准确地叙述病情,这全依靠医生的经验;第三是高付出,相比成人,孩子的病情瞬息万变,需要医生不断地观察,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

但相比这些,儿科科室由于自身特点,投入医护人员多,收入却相对较低。虽然有些家长觉得儿科看病不便宜,但实际上儿科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少,这也是一些综合性医院不重视儿科的原因。

“所以,做一名儿科医生,要有天真的理想。”韩波说,坚持这么多年,和自己带的博士生、硕士生也说,儿科应该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孩子身上,没有什么事比“未来”还重要吧?

作为山东的省级儿科医学中心,韩波说,省立医院的整个领导层一直重视儿科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国内很多大型综合性医院儿科规模缩减,但省立医院儿科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和科研力量也在加强,“因为这是公立医院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最能体现公益性的领域。”

【前景展望】

省级医院打造儿科专业化平台

在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杨亚超教授和马沛然教授指导下,经过韩秀珍、汪翼、韩波等几代人不懈努力,目前,省立医院儿科心血管专业的科研与临床诊治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儿科新生儿、呼吸、神经、血液、内分泌与肾脏等专业的科研与临床诊治水平均居省内领先。“作为省级医院,儿科最为重要的就是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应对疑难杂症。”韩波说,这样也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和救治能力。相比以前儿科只有2个科室,现在省立医院儿科门诊分科越来越细,设有心血管、新生儿、神经、呼吸、血液、肾脏风湿免疫、内分泌、重症医学科,同时还有两个普通门诊。

“全国儿科医生15年仅增加了5000人,缺口逾20万”,近期,“中国急缺儿科医生”传闻甚嚣尘上。曾有专家认为,综合性医院儿科将在夹缝中生存。“其实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很多年轻人还是愿意从事儿科的。”韩波说,综合性医院的总体技术实力,恰恰也是儿科发展的支撑点。作为博士后流动站,省立医院儿科常年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任务,拥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8名。目前,该院每一个儿科专业都形成老中青三代的人才梯队。

新闻推荐

沂水大墓或许是完整春秋城堡遗址

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的瑟的部件车马坑内的马骨可能留在古墓遗址现场为以后做博物馆展览用。 □统筹:胡思永 采写:记者 张彤 发自沂水认为这里是个完整的春秋城堡遗址,文物专家王恩田语出...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儿科专家坐诊午饭吃汉堡只为挤出时间多看个患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