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广泛采用,它以其特有的图、问、声、像、景并茂的优势,为学生思考、探索、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空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操作平台。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多媒体技术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一、调整学生情绪,学习兴趣被激发
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一开始就在屏幕上显示了一只蓝老鼠和一只黄老鼠沿着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跑一圈,并问谁跑的路程多,画面引人入胜。学生们的听课情绪被充分调动,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时教师可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促使学生持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二、训练密度增强,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笔者在临沂市第一中学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知识点的训练密度得到增强,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这时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全方位、多角度、能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的题型。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这样,学生不仅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如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这一重点,教师通过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教师反复演示后,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到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被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数学组李婷婷
新闻推荐
还原四名少年离家出走的四天四夜,其中一女孩: “我中途也想过回家”
点击查看原图昨天凌晨,李芳的母亲一直站在燕山立交桥上,见到熟悉的身影在此出现,她才稍稍心安。本报报道李芳等四名初中生离家出走四天四...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