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临沂新闻 > 正文

父爱无声 ○李绍金

来源:淄博晚报 2015-01-15 19:19   https://www.yybnet.net/

父亲去世多年,心头始终有一个心愿,总想写点东西以示怀念,但每当落笔便情感交集,泪洒稿纸,不能自已,以至多次都不能成文。这种情感持续了若干年,内心始终愧疚,总觉欠父亲一笔感情债。至于原因过去一直弄不清楚,总觉得是过于悲伤所至。这么多年过去,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历了些人生风雨,尝尽了人间百味以后突然明白了,对父爱的情感需要感悟,需要沉淀,需要品味,更需要升华。

大多数中国的老百姓一样,父亲从小就承载了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生活重担,从13岁就开始下小煤井拉炭,干了一辈子重体力活,历尽劳苦艰辛,养育了我们兄妹,1976年平安退休。生活的艰难没有磨消他父爱的天性,他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言行为我们兄妹树立起的人生坐标,让我们始终仰视。

父亲虽劳苦一生,但在我孩提时的印象却是酷爱读书,尤其是对现在提倡的国学特别喜欢,而且颇有心得,这得益于他正儿八经地读过一年多私塾的缘故。也许正因为如此,父亲一辈子没有其他的业余爱好,工作之余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和练习书法,而且年龄越大越加痴迷,几乎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家里的衣柜衣服不多,书籍倒是不少,而且种类繁多,什么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现代小说甚至医学书籍都有,而且数量挺多,衣柜里满满都是书藉。这种现象在农村家庭实不多见。那时我总想这么多书到底从哪儿来的,后来从母亲偶尔的抱怨中知道了答案,父亲的工资除了买高价粮养家糊口外,基本上都奉献给了书店,日积月累,几十年过去,数量就非常客观了。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父亲的珍爱在“文革”期间的“破四旧”运动中被造反派悉数搜去,一把火焚之一炬。这件事对父亲的打击很大,多少年以后都不能释怀,每次谈起都情暗神伤,潸然泪下,成为父亲心中永远的痛,父亲当时痛苦的表情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革”结束后,两个姐姐相继结婚成家,我和弟弟也都就业当了工人,家庭经济状况逐渐好转,父亲重拾旧好,家中藏书也逐渐丰富,到他2002年去世时已达几百册之多,这些书籍也成为我们兄妹缅怀父亲的珍藏。

父亲的书法颇有造诣,特别是退休以后,我们兄妹都工作成家在外,他和母亲独居故乡小院,时间充裕,环境幽静,他心无旁骛,终于可以遂其心愿,静心读书练字。基于多年的勤奋,他的书法功力渐进,时间长了,在家乡逐渐小有名气,求字的人时有上门,身边也聚集了许多同趣好友,他们与父亲相互切磋,交流体会,原本寂寞的退休生活也因此丰富多彩。父亲引以为豪的并非是他的书法作品,而是为家祖撰写的祖谱。我们李家在村里是大姓,祖上曾出过进士,远近闻名,耕读传家是家族的传统,历来重视祖谱的编纂,原来的祖谱堪称经典,新中国成立前的博山县志都有记载,但经“文革”浩劫,已经残缺不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祖谱,受编纂小组的委托,我父亲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修正残缺,增补新篇,终使祖谱完整成册,全谱30多万字我父亲用正笔小楷全部誊写成稿。博山刊印社老板对父亲的毛笔字赞不绝口,称其为字字有功夫,笔笔见功力,表示愿出重金收藏,以作样本。这本祖谱的底稿我一直珍藏至今,俨然成为传家之宝了。

父亲一生守拙口讷,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在亲戚朋友、邻居百舍、单位同事之间是远近闻名的好脾气,对人对事和颜悦色,处下不争。从我记事起一直到父亲去世,几十年来我从未看到过他与别人争是非,发脾气。父亲的性情使得他极有人缘,很是受人尊重,身边不乏朋友环绕。他在西河煤矿桃花峪井干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工人来自全国各地,成分复杂,日常工作中发生摩擦和矛盾是常有的事,他们都愿意找我父亲啦啦,结果是怒气冲冲而来,心气平和而去,可见我父亲的性格魅力。退休回乡以后更是如此。由于他辈分高,年龄大,在外又当过干部,所以家祖内部、邻里百舍、亲戚朋友不管是婚丧嫁娶的大事,还是小孩生日百岁的小事,都愿意请他帮忙拿个主意。他也从不推脱,尽心尽力帮忙操办,时间久了,家里越来越热闹,我每次回家几乎都能碰上有客人在座。我母亲去世后,我们兄妹虽经常回家看望父亲,但都工作在外,不能时时在侧,朋友、邻居怕我父亲寂寞,天天轮流去我家陪伴父亲,有一个邻家郭叔,更是像上班一样天天准时到我家报道,和父亲在一起,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一段时间他经常给我父亲做饭炒菜,并看着我父亲吃完以后才回自己家吃饭,父亲的为人可见一斑。

父亲是村里、家族公认的孝子。也许因为读书识理的缘故,他对“孝”的理解更为深刻,更为理性,更为透彻。他生前多次对我说过,孝顺是分层次的,最起码的孝顺是儿女听话,百依百顺,不惹父母生气;再往上就是走正道,家庭平安,不让父母担惊受怕;最高层次就是事业有成,光宗耀祖,让父母自豪。咱们普通人家大事干不了,最起码的层次应该做到。小细做事是父亲的一贯作风,践行孝道也是如此。从我记事起,父亲不论是下班回家还是出差归来,总是先到爷爷奶奶的屋里坐一会,给他们报个平安,然后才回自己的屋里,这个习惯几十年始终如一,直到两位老人去世。1964年我奶奶第一次出远门到临沂二叔家帮忙照看孩子,父亲始终放心不下,除了按时汇钱之外,短短三个月写了十几封信,嘱咐二叔照顾好奶奶。进了腊月,二叔在回信中流露出奶奶想回家过春节的念头,父亲二话没说,立即请假登上南去的列车。返回途中天降大雪,车到昆仑站后有二、三公里的路需要步行,奶奶自小缠脚,年龄又大,根本走不了远路,何况冰天雪地道路湿滑,我父亲顶风冒雪背着奶奶赶到聂村小火车站,准时赶上回家的火车,终于在腊月二十日顺利接奶奶回家过年。

有人说父爱的最高境界是无声,也有人说父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言。父亲用他的一生践行了最高境界的父爱。虽然他一辈子普普通通,朴实无华,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之举,但他却用人品和言行默默无闻地诠释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朴素,最纯真的父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我们兄妹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了父爱的真谛和内涵,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兄妹受益终生。

新闻推荐

黄现锦:舍小家为大家

...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父爱无声 ○李绍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