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英每天都是笑呵呵的。韩秀英(中)和学雷锋小组成员一起为老人理发。
走进历下区东关街道长盛小区北区一打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韩秀英。她是远近闻名的“学雷锋小组”领队,是深受孤寡老人欢迎的“知心人”,也是留守儿童和人民子弟兵爱戴的“韩姑姑”。这些角色从她14年前退休时一直扮演到现在。
为了山区的孩子,她留下一个“抠门”的“雅号”,可她14年来已拿出3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为了帮孤寡老人义务理发,她在50岁开始学习理发,从此过上了“走街串巷”的日子;也是因为她义务打扫社区卫生的举动,社区里有了一个“学雷锋小组”……14年来,她从不抱怨,也从未止步;她不后悔,也从未满足;她用爱心和孝心谱写着一曲奉献之歌。
义无反顾心系祖国花朵
韩秀英在小区里面有名的“抠门”,她轻易不乱花一分钱,一直穿着多年前的旧衣服,家里的家具还是多年前的老样子。大家都知道她对自己、对家人十分吝啬,但在小区里是人人敬重的大好人,因为大家都知道14年来她用于公益事业的钱已达30余万元,她的钱都花在了刀刃上,都办了“大好事”。
退休后,韩秀英去仲宫镇于家村走访亲友时,她发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因疏于照料而四处乱跑,尤其到了寒暑假,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韩秀英工作时曾当过幼儿教师,看到这种情形,她十分心疼这些孩子,不由地替他们担忧着急。一番深思熟虑后,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下一个农家小院,又自费买来书本、学习用品、玩具,开办了乡村国学班。她义务教孩子们学习《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书籍,还免费提供饭菜,解决了家长外出工作的后顾之忧。
每到寒暑假,韩秀英的小院里都能坐满前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小院里传出的阵阵读书声一直都是村里人引以为傲的事情。过年过节她还会给贫困家的孩子买新衣发压岁钱,孩子们也特别喜欢韩老师,亲切地称她为“韩姑姑”。每到她的生日,孩子们都会手工做好精美的贺卡,写上“姑姑生日快乐”。十几年如一日,如今孩子们慢慢长大,“韩姑姑”也变成了“韩奶奶”,但是孩子们依然挂念那个教会他们感恩、教会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韩姑姑”。成立雷锋小组倾情奉献社会
社区里有个“学雷锋小组”,说起来也是源于韩秀英,因为是她用自己做好事献爱心的行动,深深影响、感染和感召了身边一大批人。
这些年,在长盛北区环城公园早起晨练的人们,总能看到有个穿着印着“学雷锋小组”的红色背心的阿姨在认真地打扫卫生,特别是冬天下雪后,在社区医院门口、学校门口、社区广场及马路公交站牌也经常发现她的身影。有些过路的市民停下来和她聊聊,在得知她不是环卫工是雷锋小组的成员的时候,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许多市民在她的带动下,也主动自觉地帮助捡起地上的垃圾、杂物,加入到维护市容市貌的行动中。如今,学雷锋小组在社区内已有固定的15名成员。甚至她的影响已扩大到章丘和临沂等地,这些地方的学雷锋小组成员已有400余人。
在服务社区的同时,韩秀英的心里还一直装着人民子弟兵。她会在每季下水果的时候,自费买一车送到连队里,让全连官兵都深受感动。有战士问:“韩阿姨,您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韩秀英真诚地说:“你们是我们国家的战士,人民的兵。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战士;哪里有危险,哪里有战士,我不对你们好,对谁好啊!”除了物质慰问,韩秀英还多次联系社区弘艺艺术团到军营进行演出慰问,民族舞、葫芦丝、山东快板、红歌联唱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无怨无悔爱洒泉城夕阳
在邻居们看来,韩秀英退休后的生活比之前还要忙碌很多。看到一些老人有的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出门理发,有的心疼花钱,不舍得去理发店,尤其是那些患有精神疾病和生活贫困的老人,他们常年不理发,头发上都长出了一层厚厚的痂子,她就琢(出一个为民服务的“新门道”,上门为老人义务理发。她专门花时间去学习了理发技术,又自费买来电推、剪刀、梳子、围布、小喇叭等工具,“游走”在大街小巷,开始了她的义务理发之行。
这一做就是14年,她不怕脏不怕累,起初只会理光头,到现在可以理板寸、运动头,从原来的业余理发师“升级”成了理发高手。现在找她理发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老年人,社区环卫工、交通协管员等也成为其服务对象。由于她热情的服务态度,精湛的理发技术,被社区居民誉为“社区最美理发师”。
她已经融入了很多家庭的生活,有时生病了也不歇着,她说还有很多人在等着我,盼着我。十几年她走过无数街道与社区,给上万人理过发,从未收到分文报酬。在一次义务服务的路上,她无意中发现一名叫秋生的智障残疾人,60多岁了,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住着露天的土坯房,吃着四处捡来的饭,走到哪别人都躲得远远的,韩秀英看到后疼在心里,回家跟家里人一商量,决定承担起资助照顾他的责任,家里人也都非常地理解支持她。
从此秋生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吃上了热汤热饭,穿上了新衣新鞋,大家都说秋生遇到了贵人,秋生也把韩老师当成了世上唯一的亲人。不仅如此,她还定期到晚晴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给老人买水果、买蛋糕,帮老人修指甲、洗衣服、收拾屋子,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看到老人们灿烂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满足,我的父母去世早,我要把每个老人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替天下的儿女尽孝。”
直到现在周围的同事朋友都劝她,退休后应该好好提升一下自己的
生活质量。但对于退休一
词,韩秀英有着特殊的
理解,“虽然我已经退
休了,但是不代表我就
什么事情都不做了,我
觉得退休是退而不休,我在单位退下来,我可
以再在其他地方发挥
余热。”她还希望将来
有一天她的儿孙能通
过日记了解到她所做
的一切,并将这种精神
传承下去。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黄佳杰 通讯员 杨晓琳 杨荣超)
新闻推荐
大年初一早晨8点,年三十的鞭炮声仿佛刚刚落下,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便把我从梦中拽回了现实,不用想,肯定是来拜年的。正准备蒙上被子继续睡,却听到开门人惊呼:怎么是你们,来干嘛啊?听动静不对,便一下...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