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保持稳定和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同时,今年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文化导向积极,贴近时代和生活,具有鲜明的特色。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题型创新求变。在语文基础知识考查方面,第一大题就改变原有做法,采用了一段阅读材料,让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进行错别字辨析、同义词选择和语句搭配等,改变了单纯的字音、字形、词义辨析等考查题型,首次将基础知识的考查和阅读的考查结合。此外,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题,采用了源于先秦典籍《六韬》中的文章,以周武王和姜太公的对话阐述军事韬略,改变了以前主要在“二十四史”里选择传记文章的套路。与此同时,又在选择题的设计上增加一个断句题,这是山东卷从未出现过的新题型,对提高中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是试题难易均衡。试题整体上难易适中,与去年相当。在各部分之间,试卷又各有难易差异,形成了明显的梯度和区分度。比如第七大题的作文题,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这则材料涉及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审题难度不大,适合不同水平的考生进行写作。由于想象发挥的空间较大,考生可从不同角度对这则材料加以延伸,表现各自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所以作文的层次也比较容易区分。
三是文化导向积极。在语言材料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所选的材料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和意义,贴近时代,古为今用。第五大题中语言概括题,采用一段关于民众参加志愿服务的文字,对志愿服务重在不计报酬、服务大众、实现个人美好价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和阐释,导向明显,内容积极。
四是兼有地域特色。作为山东卷,与往年一样具有一定山东地域文化的特点。古文阅读材料选自兵书《六韬》,该书是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简校对过的版本,内容是表现齐国始祖姜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其地域特点和学术前沿性成为试卷的又一亮点。另外,《论语》的选用和山东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语段的选入也是山东地域元素的一种表现。
总之,今年山东卷语文试题,创新求变,贴近时代,彰显文化,特色鲜明。试题保持相对稳定,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
新闻推荐
临近岁末的彩市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惊喜,以全国联销的“超级航母”双色球为例,上周日就在山东省呈现出了双喜临门之势。双色球奖池暴涨至创纪录的10.78亿元,而山东也中出了本次6亿元大派奖的首注...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