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 张姣慧 周焱
8月24日,记者来到尚堂镇前王村时,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昌正在商业街改造工程现场查看建设进度。 “照这个速度,今年底商户就可以入驻。 ”王希昌说。
今年52岁的王希昌2008年担任前王村党支部书记,8年来,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繁荣商贸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倡树文明新风,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商业街改造 为老商贸注入新活力
前王村是庆云县“万名货郎闯关东”的发源地,早在1997年,该村就建起了专业的批发市场。但随着时代发展,村里的市场已几近荒废。
“商贸是我们村的基础,村民收入的80%来自于跑小百货,这个传统不能丢。 ”王希昌说。上任后,他先后10余次组织村民到义乌、临沂等地参观学习。 2014年10月,借助两区同建,该村对原市场进行拆迁改造,在原批发市场基础上,规划建设住宅楼9栋、社区服务中心1栋、沿街商业楼2栋。改造提升后,这里将成为附近10余个村庄的商贸集散地,可带动600余人就业,年可为前王村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
广辟增收渠道 让乡亲们富起来
前王村有人口997人,大部分青壮年在外跑百货,留下的妇女和老人多以打零工或务农为生,户均年收入不足万元。 “村民挣不到钱,能说咱工作做得好?”为增加集体收入,2010年,王希昌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喊出了“把土地流转起来搞创收”的口号。
听说要把土地“拿”出去,一些村民表示不解。王希昌一家一家地走、一户一户地劝,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该村流转150亩土地建起了高效品牌蔬菜基地,开展 “流转实验”。
李凯健是该村的种植大户,蔬菜基地建立后,他承包了5个大棚。 “我这几个棚里的西红柿早就让滨州阳信的客户预定了,挣个六七万元不成问题。 ”李凯健对记者说。
而那些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则可以安心忙活自己的业务。村民王文贵说:“现在我每个月打工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土地租金,收入比过去务农高了两倍。 ”
在王希昌的带领下,2012年,该村又一次性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德州鲁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苗木花卉基地项目,仅此一项就解决了60人就业,每年增加集体收入9万元。
用规矩保障民主 让村民当主人
前王村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多年来没有发生刑事和信访案件。“这得益于我们村干部凡事都和大伙商量,账目公开透明。 ”村民如是说。
“把知情权、评议权、决策权交给群众,才能赢得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王希昌说。在前王村,无论大事小情,只要适宜村务公开的内容,该村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向群众公开,让干部群众一同商议。在这一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不断完善。不仅如此,为了表彰先进,王希昌每年都会组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和谐家庭。
“获奖人名单由村 ‘两委\’审议,再经过全体村民民主表决产生,公开公平公正。”王希昌说,村民自己选出来的榜样,更有感染力,现在村里崇德尚礼的风气日益浓厚。
新闻推荐
也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吧,每天上下班穿梭于宁津县城的大街小巷,一切都是那样熟视无睹,没有什么极深的印象,平平淡淡,自自然然。然而,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却使我对自己的家乡,对这片养育我的热土油然产...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