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书签、“老腔”、虚拟与现实、小羽的创业故事、“话长话短”……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可谓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一些教师和专家认为,今年的作文题材既贴近生活也充满了新意,但也有一些人“吐槽”部分题目“看不懂”“没话说”。
今年的作文题目有哪些新特点?透露出今后作文题材哪些趋势?“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多位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
2016年高考作文“N宗最”
7日中午,部分高考作文题一经公布,即被考场外的“考生”冠上了各种“最”的称号。
——“最难懂”:全国卷Ⅰ的“教育和分数”漫画作文。该题中漫画分两格,上面左边小孩A手举得分100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吻印,右边小孩B手举55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巴掌印;下面左边小孩A得了98分,脸上有巴掌印,右边小孩B得了61分,脸上有吻印。
题目一出,不少人表示“不知如何理解”,解读纷呈:有人说,这是A被表扬后成绩下降、B被打了后成绩上升的意思,讲的是教育方式问题;有人说,这是家长对高分考生要求过于苛刻、对低分考生过于放纵,反映的是家长对分数的态度。
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表示,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最具科技感”: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题干中提到,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最思辨”:江苏卷的“话长话短”。题干中称,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最接地气”: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题中说,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
贴近生活紧扣热点
思辨与想象力并重
专家认为,2016年高考作文题材丰富,并敢于创新突破,凸显了生活化、思辨性、时代性、发散性等特点,也体现了更加多元化、更具开放性的考核要求。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于全国卷Ⅰ关于“教育和分数”的漫画材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有话可说”。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等话题对学生而言也不陌生,今年高考作文中这类题材继续受重视,如全国卷Ⅱ的“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天津卷的“我的青春与阅读”等。
——更加紧扣社会发展,聚焦热点。长期研究高考命题的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赵举宝说,以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为例,近年来作为现代科技前沿的虚拟现实曝光度不断增加,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全国卷Ⅲ作文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当前热点相关。
——思辨性考题依旧唱主角。赵举宝认为,近年来不少高考作文题目或多或少涉及人、事、物之间的思辨关系,又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分析,既关注思维广度,又关注思维深度,今年仍不例外。例如,江苏卷的“话长话短”,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
——考察学生想象力,万能模块不再“万能”。专家认为,今年北京卷考题“神奇的书签”、山东卷的“备好的行囊”,都在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北京八中一名高二学生说,这种题目让之前大行其道的万能金句和故事不好使了。
未来作文题将更注重综合能力
——“三贴近”将更为突出。程丽华告诉记者,未来作文题目将更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主流思想,更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具有人性内涵的立意,“高考作文不再一味是心灵鸡汤,将来的作文将进一步引导考生实话实说,回归学生的‘本我\’,体现出语文立德树人的核心作用。”程丽华说。
——传统文化将更受重视。专家认为,今年的“老腔”,以及近几年的“老规矩”“忧与爱”等题材,其实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比重在高考作文中的不断提升。“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课题是要让当代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表示。
——综合能力趋向更为明显。赵举宝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高考作文话题将更具发散性,强化联想和想象,从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他看来,未来的学生应从“一心只读圣贤书”转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想象力、思辨能力,才能在各种话题中游刃有余。
此外,“全国一张卷”正成为改革大趋势。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而今年全国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23日,山东省林业厅与县林业局就平原县申请办理出省检疫委托授权申请在平原县林业局进行授权签字,这标志平原县林业局正式获得出省检疫运输证办理授权。近年来,平原县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