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临报融媒记者 宋波 通讯员 陈洪杰 钟卫国)近期,小埠东灌区服务中心按照“优化、强基、提效”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灌溉、防汛抗旱、常态化蓄水保持水生态、信息化建设”为中心,认真践行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积极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更好地服务基层水利,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中心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原则,以满足灌区农业发展和群众需求为目标,制定蓄、调、引、灌、排计划。灌区通过引水对罗庄区地下水起到补给和灌溉作用,还为该区近3万亩的水稻丰收创造有利的条件,亩均水稻增产约100斤。
汛期即将到来,灌区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心坚持以“防大汛、保安全”为立足点,早准备、早部署、早安排,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据了解,中心于5月上旬对辖区内闸门、启闭机、渠道进行汛前安全隐患排查,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汛期安全。
为充分发挥水务部门职能作用,最大限度涵养水资源,稳定水生态环境,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中心运用境内河道、主干渠功能,坚持蓄水常态化,科学规划水位水量,确保非灌溉汛期河道渠道保持一定水量,达到“水常绿、水常流”的目标,助推“水韵罗庄”建设。截止到目前,通过灌区蓄水,青龙河、陷泥河、南涑河已常态蓄水到一定水位,共蓄水200万立方米。
中心重视以先进、科学、高效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运用到灌区管理中。目前灌区已建设水情监测点8处,自动化闸坝1处,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灌区在工情水情远程监视、闸门远程监控、用水调度管理等方面的运用,实现信息分析、对比,为灌区管理、防汛提供支持。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张晓王枫)5月25日晚上,《问政临沂》第六期现场直播,被问政单位临沂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走进节目...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