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闻 蒙阴新闻 莒南新闻 平邑新闻 费县新闻 兰陵新闻 沂水新闻 郯城新闻 沂南新闻 临沭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平邑新闻 > 正文

颛臾国、伏羲祠、大禹治水 平邑县“三古”考证

来源:沂蒙晚报 2018-11-29 21:3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颛臾国、伏羲祠、大禹治水”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大关键问题。本文依据古代正史及圣贤诸子文献,结合当代重要考古新发现的证据,运用著名的“二重证法”考证颛臾国、伏羲祠、大禹治水三古遗址均位于今临沂市平邑县东北部颛臾村,该处不仅是平邑历史文明的发展起点更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关键词:颛臾国;伏羲祠;大禹治水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无论做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①要梳理清“颛臾国、伏羲祠、大禹治水”三古遗址所必须在鉴别正史等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基础上通过反复考察、论证方能得正确的答案。

资料鉴别

北魏时期约公元466年,大文学家、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古典名著《水经注》引用夏、商、周及秦汉晋等文献记载,经过他的实地考查对“颛臾城”“治水”“祠”地理位置做了全面论证。

《水经注》载:“《郡国志》曰:琅琊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有治水注之,水出太山南武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应劭《地理风俗志》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经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经至颛臾城北。《郡国志》曰:”县有颛臾城。季氏将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何以伐之?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也。治水又东南流,逕费县古城南。《地理志》,东海之属县也,为季孙之邑,子路将堕之,弗扰师袭鲁,弗克,后季氏为阳虎所执,弗扰以费畔,即是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贺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顺聪也。《春秋》隐公八年,郑伯请释太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归太山之祊而易许田。杜预《释地》曰:祊,郑祀太山之邑也,在琅玡费县东南。治水又东南流注于沂。②

文献论证结果:一是临沂东海郡,沂河有治水注之,水出太山(蒙山)南武阳县冠石山。治水东流经蒙山下有祠又东南经颛臾城北,再东经费县祊河注入沂河。通过治水流向而确定祠与颛臾城相对地理位置,近于费县。二是引用孔子与季氏对话以佐证颛臾城、祠、南武阳县所在地在蒙山南麓,现平邑县境内。笔者实地考查治水、颛臾国、祠、南武阳、费、祊古遗址,正与郦道元《水经注》相吻合,迄今未有大的变动,证明了文献资料准确性。

一、颛顼国及颛顼帝史迹遗址

颛臾国(颛顼国)③上古东方帝国,是大禹祖父的国都。

《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仪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絷成以祭祀。”

颛顼伏羲后裔,风姓,担任少昊氏部落联盟首领,负责祭祀东方始祖太昊,号称颛顼帝、祭祀之帝,为五帝之一。

(一)“臾”—“顼”之辨

从音韵学分析,颛臾及颛顼并音,臾顼不分。顼古文为淣,象者象也,臾与淣象也,音《唐韵》许玉切。《五经通义》颛顼者,顼猷愉也。又名《尔雅·释天》颛顼之虚也。《广韵》,鱼欲切。《集韵》虞欲切,并音玉。那么臾、虚、玉须、虞顼,并音顼古淣臾,颛臾又在蒙山下,《韵会》:颛,蒙也。《玉篇》昌意生少皞是帝颛顼。又帝颛臾国名,臾顼并音,其颛顼及颛臾,或称蒙顼、蒙臾。《创世在东方》:“黄帝得宝鼎宛朐于‘鬼臾区’。”《汉广陵历王哥》:“奉天期兮不得‘顼臾’千里马兮驻待隅路”。通过以上论证“顼”通“臾”,颛顼与颛臾互通。

(二)颛臾国疆域考证

关于颛臾国四至疆域的文献主要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北至于幽陵,南至交阯,西至流沙,东至蟠木。”④及《孔子家语通解·五帝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济于流沙,东至蟠木,四海而界至”。⑤笔者据《夏书·禹贡》:禹分九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⑥及《郡国志》等文献对于“四至”北、南、西、东疆域进行如下解读:

幽陵:夏时为冀州及其北部。汉武帝郡治为“幽州”,有涿郡、广阳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辽东属国。⑦现河北、北京、辽宁一带。

交阯:夏时为扬州及其南部。汉武帝时为“交洲”,设有七郡: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蒲郡、交阯郡、九真郡、日南郡。⑧交阯郡最南部为现在的越南及广西南部。

蟠木:夏时为兖州及其东部。蟠木汉时为太山郡、东海郡、琅琊郡、彭城、缯候国、广陵郡、下邳国,故属东海。⑨《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孽摇郡羝山上有棵扶木就是扶桑树,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孔广森补注《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木树,屈蟠三千里。裴骃谓蟠木即此也。北周庚信《周五声调曲·宫调四》曰:阴陵朝北附,蟠木引东臣。以上说明兖州之东部整个大荒东经,也就是蒙山,长八百里,宽四百里,面积约三十多万平方公里。但上章已论述,蒙山汉时属东海,蟠木在蒙山之中,东海蒙山为蟠木。

流沙:夏时为梁州及其西部。汉为凉州,有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金城郡、定安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居延属国(古都都属安帝别领域)。居延有居延泽为古“流沙”。⑩在先秦文献中“流沙”是指地名“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山海经·海内西经》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之遥。《水经》曰“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郦道元注居延泽在其县故城北,这两地距离很远,大约一千公里以上,现在的甘肃、新疆、青海一带为“流沙”。

根据考证的颛臾国疆域四至,其统治区域为南北长3000公里、东西宽1300公里,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为今天的中国奠定了神圣的地廓疆域。

(三)颛臾(颛顼)城考证

据考证:“颛臾城国”遗址现为山东省平邑县辖区,距平邑县城东北五公里处颛臾村,颛臾城北居浚河(治水)边缘处,颛臾城,原城池呈长方型,东西长800米,南北400米。城内新村建设破坏了原有面貌,但还留下了残缺的遗址,东门、西门、北门根基犹存,古城北墙残留墙体是黄土夯成的,宽约四五米。南部四座城门被后期建设淹没,笔者通过走访颛臾村四个村书记、主任及村里德高望重有文化的几位老人,认定了南四门的地点。据村民讲在建房挖地基时,挖出来大量的陶器及碎陶片,在城外北门沟壑和田野中我们发现了遍地陶片,经鉴定这些陶片都是大汶口文化;笔者在2013年考察颛臾城时在村内村外及西北处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中晚期、龙山、商、周、秦、汉等文化。

光绪二十四年(1898)知县李敬修修《费县志》17卷,卷十三,古迹篇中载“颛臾城,固城并列又云或曰颛臾城”。┩刀道笔者认为因清修《费县志》距时近200余年,那时对考古技术寥寥无几,对遗址的鉴定全靠城墙轮廓而定。修志书者考察颛臾城遗址时,彼处无遗址城廓,恰巧颛臾城北几公里“固城”村北有一旧古城,便将其错误地认定为颛臾故城。郦道元引用《郡国志》距时已有2000年前,那时的颛臾城应该是大体完整的,其对颛臾城的记载应更接近事实。结合上文所提及的考古发现,郦道元《水经注》所称“颛臾城”应在今平邑县颛臾村。

二、伏羲(太皞)祠考证

(一)伏羲祠文献考证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刀盗

这段周代文献说明夏代前有四个大小古国: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是风姓,又是伏羲又名包羲、太皞的后裔,都是祭祀始祖伏羲的。但只有大帝国颛臾在蒙山下南麓,颛臾城以北建祠堂,祭祀宗族长伏羲,以服诸夏。所以颛臾帝又称祭祀王,上文《水经注》中的“祠”无疑就是指的“太皞祠”。

据上文所引《水经注》内容,“祠”在颛臾城西北(经实地勘测约260米),与颛臾城隔治水(浚河)相望。按后天八卦,西北为乾位为父,祠正处乾方,符合易理;关于文献中的“太皞”与题目的“伏羲”是不是一人,可参阅山大《周易研究》2016年第五期刊登《伏羲与山东蒙山地区的雷泽湖及成纪》载:《易》曰:“帝出乎震。此盖人帝之始,始于”伏羲“,五行之次以木为先,四时相易以春为首。故包羲为五帝之先也。《易》有“帝出乎震\\\"之说,震木东方主春,象曰之明,故曰太皞。┩刀德及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载:“太皞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刀得这证明了“伏羲”“包羲”“太皞”是一人也;文献中的”祠“和”庙“都是祭祀的社稷,而概念不一样,《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刀的

“祠”也叫祠堂、宗祠、家祠比如清朝爱新觉罗氏祠堂、张家祠堂、李家祠堂、王家祠堂等等,祠是供本族中的始祖辈祖,他人不应许祭祀,只有本族人能祭祀,但不敢叫庙。庙是供神仙的,人人可祭拜。文献中的祠,因靠颛臾城,颛臾是实祀太皞的,又是太昊后裔,可为太皞祠、或伏羲祠,或包羲祠。从此后国之文人把伏羲人文始祖当作神仙而在全国内到处建庙,纪念拜祭文明始祖,全国伏羲庙不下百座,比如甘肃天水伏羲庙,始建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83年)它只能叫伏羲庙,但不能叫伏羲“祠”;“伏羲祠”只有山东蒙山区域平邑、泗水、任城、东平能建。因四地专祭太昊的,其因伏羲诞生地在山东蒙山“雷泽”与成纪中,他最早的子孙都在山东蒙山区域定居城邑。所以从古之今全国独一无二的“太皞祠”现山东平邑县颛臾村西北260米处,因时长达5000年左右,年久失修,现夷为平地。

二、伏羲祠的实地考证。

据《s240新枣线平邑段改建工程考古勘探工作报告》:2013年8月6日至16日,历时11天,临沂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工程用地区域进行了考古工作。发现位于勘探区的颛臾二村(古颛臾城)西北“遗址”一处。遗址位于东张庄东南、浚河北岸一略隆起的台地上,东西两面为浚河北岸的冲积平原,北面为一低洼平原,南与颛臾村隔河相望。遗址西部有一东北一西南向的断崖,断崖高约1一2米。景观大道东西向穿越遗址的中部。遗址中心区域GPS坐标点:东经117°41′03.2,北纬35°30′36.4,高136,4米。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在该区域调查时拣选了大量的遗物标本,已收取的标本中可变器型有鼎、钵、罐、斧、豆、觚形杯、石器、菱形纹砖块等,附件有扳耳、横耳、鼻等,器足多以圆锥状、倒三角长扁凿状、矮扁凿状等。陶色多以红、褐陶为主,黑陶、灰陶占数量很小。陶质多夹砂,泥制陶次之。器表纹饰多见附加堆纹、指甲纹等;该遗址被定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

报告中评估:“颛臾二村北遗址文化类型独特浓厚,是一处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遗存。该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类型独特,是浚河流域乃至沂蒙山腹地几大流域中难得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于研究该时期的聚落形态、文化面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刀蹬

上文《水经注》治水东流经蒙山下有祠。治水又东南经至颛臾城北。根据《s240新枣线平邑段改建工程考古勘探工作报告》,正符合祠的地理位置,该祠在浚河(治水)北岸,处颛臾城西北方。颛臾城处浚河南岸。又根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刀灯其祠无疑指的就是太皞祠。这充分证明至迟至5000年前该区域就有人类活动,从出土遗迹,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引《郡国志》《地理志》及《左传》等文献可以确定此处的古文化遗址是”伏羲祠“。

三、大禹治水文献及考古材料鉴别

大禹及其治水的事迹在《史记·五帝本记》《夏书·禹贡》《尚书》《山海经》《论语》《淮南子》《墨子》《孟子》等文献中均有记载。王国维在《古史新证》运用著名的“二重证法”,依据甲骨文考证古史,证明夏、商、周三代《史纪》历史文献大体不误,而恢复了历史。┩刀登笔者认为出土资料是直接的,而文献资料是间接的,出土资料与文献资料吻合,方能证明事物的无疑性,确定历史文献正确性。

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李学勤对已出土西周早期遗物“遂公簋”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内容进行释读:“盟铭‘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与《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等文句与铭文符同,特别是“随山浚川”全同于《书序》,铭文禹的传说,与《诗》、《书》是一致的。┩刀等”铭文可以佐证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李学勤对“随公簋”出于山东蒙山西脉宁阳县西北古燧国,其铭文又与文献吻合,足以证明其文献可信,大禹确有其人。

文献资料考证

《尚书·禹贡》原文: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浮于淮、泗,达于河。┩捣悼

《夏书·禹贡》是商周文献,是记载夏代历史传承文献,主要记载夏朝君王禹的出处及功绩。贡,功也。禹贡,就是禹的功绩。

大禹分九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随九州山川疏通河流;沼泽湖泊治水成田地的贡献;大禹以绞泥沙疏通河道;遇山林伐乱木整形成材林;在洪水泛滥期间高山是人的生存地,大川疏水是救命根源,蒙羽为山,沂、淮为川。奠高山大川,奠:字为奠基、奠定、祭奠、奠都。奠都即确定首都的地址,禹奠蒙山家园城池,定都为东海西岸蒙山中,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蒙山主峰龟蒙顶南麓五公里处固城村北禹王城┩捣道距其祖父颛顼城北八公里,后固城颛臾并列或曰为颛顼城┩捣盗。

海为东海,岱为山,淮为河,惟徐州:是说徐州在东海西边,其中有河有山通入东海,只有蒙山主脉通往东海中;淮河是通向东海唯一主干道,淮河西南源于豫州(今属河南省)南部南阳市西;北源于青州、兖州地沂、济、汶、河与淮沂相交入东海。

关于“淮、沂其乂,蒙、羽其艺”,笔者认为有两种解释:

一是:字义,乂为治,禹对自家周边淮河、沂河进行治理,治理后从平邑蒙山至蒙山支脉东海羽山获得大片土地耕种桑稽。秦汉时期《郡国志》《郡县志》蒙、羽、淮、沂,故属东海。蒙羽之间沧海变桑田,为淮、沂其乂,蒙、羽其艺。

二是:依易学八卦,对其乂、其艺,特释,乂就是爻,爻就是八卦中的每卦的六爻,周易六爻中的阴动符号为乂。艺同易,文艺、艺术,易术最高境界为“易学八卦”蒙其艺,蒙是山东平邑蒙山,艺为阴阳八卦。这正与笔者著的《临沂蒙山自然之形体与伏羲文化》载:“山东临沂蒙山龟蒙顶是伏羲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观物取象创造了举世文明的先天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察万物之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是《易》之根源”┩捣德吻合。蒙山最高峰海拔1156米位于山东临沂平邑县境内。羽是山东临沭羽山,山前是江苏省的东海县,蒙羽两山重叠处徐州淮河上方,山为阳其符号阳爻,两山为老阳。蒙羽两山与符号阴爻绞而形成八卦之中巽卦,巽东南,十二地支中的辰方淮河入海口为墓,墓方徐州正处蒙山主峰的辰巽方。淮河徐州段长生水来自西南申方南部南阳市西;帝汪水来自正北子方青州兖州沂、济、汶三河。而自然形成“申子辰”水局,昔大禹治水,应是先通墓再疏生汪,先治淮沂河,再治其他。

济河位于蒙山主脉西方几公里、汶河在蒙山北方几公里、沂河从蒙山主峰龟蒙顶东部几十公里的沂水县蒙山脉低洼处穿过、淮河位于蒙山主峰东南、南、西南方百公里内,这四个河系相交汇,蒙山在其中。蒙山成图,为河出图;洛出书,龟蒙顶为书。所以昔大禹最早治水,就在自己家园蒙山前后左右。

以上对淮、沂其乂;蒙、羽其艺;两种注释,不管哪一种,大禹治水都离不开蒙山及相关河渎。笔者实地考证,迄今治水流向与《水经注》中记载的流向未有大的改变。

结论:郦道元的《水经注》距今已有1550年左右,它主要依据是2000年前的《郡国志》所引,指出夏代治水出处、流向及注入地;同时以治水为参照物确定了蒙山、伏羲祠及颛臾国的相对区域位置;又用周《春秋》《左传》中记载的隐公、孔子、祊、郑伯、宛、季氏、费等加以旁证。笔者对以上文献的梳理考证及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地勘察论证,认定《水经注》中所载的:“颛臾城”“治水”“伏羲祠”确切存在,位于今临沂市平邑县境内。平邑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5000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并一度成为区域性政治文化中心。随着史学界对历史资料的深度挖掘和新考古成果的不断出现,沉寂几千年的平邑”三古“辉煌文明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下转14版)

■ 平邑县文史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张维保 王春锋

新闻推荐

平邑县交通运输局专项治理待租车辆

近日,平邑县交通运输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待租车辆专项治理活动。在待租车辆比较集中的路段悬挂宣传条幅,发放《联合通告》、...

平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颛臾国、伏羲祠、大禹治水 平邑县“三古”考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