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珊珊)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市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师以爱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2015年,市教育局按照市委“走在前列”的要求,内强外拓,发力赶超,做好“二十件大事”,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教育部首次在临沂召开全国校外教育工作现场会议,临沂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成为国内校外教育基地样板。11月13日,全国校外教育工作暨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会在临沂市召开。临沂市投资3.93亿元,先后建成临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临沂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大型实践教育基地,有效带动了全市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国内校外教育基地样板。
教育部直属机关首次在临沂举办学习研讨班,为宣传临沂提供了难得机会,临沂市被初定为教育部党员教育基地。7月27日,教育部直属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研讨班开班仪式在临沂市举行。在为期3天的党建活动中,学员们接受了沂蒙精神和“三严三实与修身立德”专题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对临沂的了解,并对临沂市教育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
临沂市首次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1月21日,临沂市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启动仪式举行,这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学科改革尚属首次。4月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市教育局举行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签约仪式,临沂市成为全国10个“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之一。至此,临沂教育站在了历史的新高度,为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
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首次被确定为教育部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研发德育专题视频案例课程15个,填补了德育教学改革的空白。“问题导向”德育实验品和精品视频课程,实现了德育课堂的根本转型,填补了德育教学改革的空白。临沂市“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被确定为教育部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研究项目,《中国教育报》以“德育课上共鸣多”为题报道了相关做法。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首次在临沂举办。4月25日至27日,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国 34个省(区、市),包括台湾、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系统工作者及教育装备产品提供商,共计10万余人次参加展会,展位数量和参展参会人员均创历届之最。据统计,此次展会给临沂市第三产业带来直接收益1.78亿元,展会收入与直接收益之比达1:8.9。
省教育厅在临沂召开全省“全面改薄”工作现场会,临沂“全面改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8月19日至20日,全省推进“全面改薄”工作现场会在临沂召开。根据规划,全市规划改造1663所学校,投入资金84.3亿元,其中新建校舍4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59.08亿元。
“三引一促”工作取得新突破,圆满完成引资任务,引进A类人才泰山学者一名。中国机器人运动主题公园落户临沂合作意向书已在临博会上签约。市教育局争取上级资金比上年度净增3亿元,投资50亿元的新欧鹏地产教育项目和投资3亿元的富祥光伏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引进人才13人,其中1名泰山学者,引进C类人才12名。
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在临沂市举行,标志着临沂职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11月26日至27日,2015年“大连机床杯”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车加工技术等三个现代制造技术类项目的比赛在临沂市工业学校(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临沂市中职选手荣获4个一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临沂市有7名中职学生代表山东省参赛,实现了银牌和获奖数量的双突破。
上海市与临沂市首次共享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资源,沪临教育经验交流通道得到进一步畅通,为临沂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9月18日下午,上海-临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合作仪式签约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临沂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举行。复旦附中、浦东复旦附中分校分别与临沂一中,复旦二附中与临沂实验中学签订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地校际合作协议。
争取省及以上专项年度资金首次突破15亿元,为促进临沂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争取省及以上教育专项资金15.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六分之一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转移支付资金8.34亿元,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转移支付资金5.61亿元,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1.3亿元,农村初中工程资金2800万元,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资金2410万元,民族、特教资金420万元。
临沂市首次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7月21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临办发〔2015〕16号),标志着临沂市历史上首次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本次改革政策性强,牵涉面大,改革涉及深化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推进学校管理体制、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构建社会参与监督体制等内容。
临沂市五个县区一批次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11月23日至2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督导评估团对临沂市河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沂水县、沂南县、费县、莒南县(临港经济开发区)等五个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评估认定,宣布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国家认定,占全省1/7。至此,临沂市共有11个县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临沂市首次构建“十万教师百万家庭连心育人”工作体系,实现“一个全覆盖、两个全参与”,在全省乃至全国属于首创。市教育局发动全市10万教师,面向150余万学生,实施“一个全覆盖、两个全参与”,即实现在校学生家庭全覆盖,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参与、所有在职教师全部参与。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6799名教师参与联系,覆盖学生家庭626705个。
临沂市城区普通高中招生首次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录取,义务教育严格执行划片招生,促进了教育公平。临沂市在今年普通高中招生中取消“择校生”,在城区普通高中率先实施网上填报志愿,严格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实行填报六个平行志愿录取。义务教育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的招生政策,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就读。
临沂市6个县区成立校车公司,办理校车标牌305辆,校车安全监管进入“新常态”。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个县区(沂南、莒南、费县、兰陵、平邑、临沭)成立了校车公司,已办理校车标牌305辆,其他县区正积极推进。
解决“大班额”问题被首次列入全市十项民生大事,临沂市提出到2017年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针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率平均达70.57%的实际现状,201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将解决“大班额”问题列为十项民生大事之一,要求到2017年底前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2015-2017年,全市规划投资64.6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39.6万平方米,新增学校用地7366亩,新增教职工10936人,增加学位24.2万个。
临沂教育政务微博被教育部纳入教育微博联盟,拥有粉丝、听众7.53万人,总阅读量500余万,塑造了临沂教育良好形象。在新浪、腾讯平台同步开通临沂教育政务微博,共发布微博2400余条,总阅读量达500余万,回复各类咨询1万余次,完成舆情上报16期。
首次设立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和学科带头人奖,填补了临沂无“教学成果政府奖”的空白,全国奥赛金牌获奖数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设立市级教学成果奖,每年评审一次,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首次设立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奖。2015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科奥赛取得优异成绩。
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207处,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1%。印发《临沂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确定到2017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5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207处,其中贫困村幼儿园17处,新增学位2.1万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1%。
临沂市被确定为全省校园足球7个试点城市之一,29所学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学校”。与北京体育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培训足球教练员和裁判员,2015年暑期共培训教练员530名、裁判员320名。全面启动学校、县区、市三级足球联赛,足球进校园活动得到扎实推进。
新闻推荐
1月27日上午,市金融办领导带队到“结亲连心”联系点——— 沂南县张庄镇新庄社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IFC国际金融中心负责人一起走访了部分困难群众。在困难群众家中,他们仔细询问困难群众的生活和...
沂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