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进屯简介:塘进屯交通便利,全屯275户,1089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6515元。该屯房屋排列有序,整齐划一,村中道路宽敞,环境卫生和生态建设良好,卫厕率达99%,沼气入户率达81%。村里建有篮球场、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并成立有文艺队、秧歌队和舞狮队,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该屯村民向来热情好客,每年接待来开山寺旅游的外来亲朋好友逾千人次。该屯目前还没有农家乐,食宿可在农家。
记者赵伟翔/文赖柳生/图在凤山一带,塘进屯颇为有名。有一首民谣如此唱道:有女就嫁塘进屯,码头不陡水不深。
九冬十月砍甘蔗,腊肉风肠(腊
肠)饭面蒸。看来,塘进至少是一个丰衣足食的村庄。其实,不仅如此,很多人还认为塘进屯风水极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广西四大名寺之一—— —开山寺就坐落其中。
从市里到塘进屯40多公里,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塘进屯地处融江河岸,村旁就是柳城八景之一的“渔翁晒网”—— — 网山。融江在此地冲积出一片肥沃的土地,土地上是连片的绿意盎然的蔗林。凤山糖厂就在近旁,因此种植甘蔗也就成为塘进屯的支柱产业。说来有趣,该屯原来并不叫塘进屯,而叫糖进户,自古就以种植甘蔗闻名,村中还留存有上百年前村中用于土榨糖的石磙。
被蔗林环抱的塘进屯是一个整洁的村庄。进入村口,便可见一条宽6米 、长2500米的主干道水泥路穿村而过,路两旁桂花成行,路中间还建设有绿化隔离带。村中空地和每家的院子都有小果园,荔枝 、百香果 、龙眼都在成熟,让村庄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村中的文艺队 、舞狮队 、秧歌队在村中央载歌载舞迎接我们。队伍里,一位身着苗族盛装的年轻媳妇在前面领舞,舞姿优美。村中的文化人张艺青说,她是2008年从三江富禄苗寨嫁过来的苗妹韦日枝。她的到来,大大提升了村中文艺队的水平,现在已经成为村中文艺队的主心骨。韦日枝说,这里人和家兴,日子过得比山里好。“有女就嫁塘进屯”,看来还真有道理。
在村屯文化活动室,好客的村民给我们摆上当地的土特产,皮薄肉厚的荔枝 、甜丝丝的西瓜,特别是软香可口的糯玉米让人入口难忘。村民说,这玉米可是此地的名产。
塘进屯的糯玉米都出产自一个叫蚂洲的地方。陪同我们采访的柳城县宣传部副部长 、文明办主任韩建茂说:“那地方风景极好,每次我们来都乐而忘返。”我们随村人前去,走上一个坡地,视野豁然开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诗中之景就在眼前展开。汤汤清流中,果有两个茵茵沙洲位其上。 环顾四周,远山各异,龙船山 、猪头山 、睡美人都各有传说,而最动人的还数蚂洲的传说。张艺青说,这两个沙洲本是一雌一雄的两只蚂 精,它们原来生活在柳江下游。一天,两只蚂 精听说莫怀仁与刘三姐在宜州下枧河斗歌,就相约前去观战。本来到下枧河只要从三江口往左进入龙江往上游即可到达,可它们正值热恋,一路上你逗我,我逗你,错过了三江口还浑然不知。直到进入塘进旁边的融江河心,两只蚂 才发现游过头了。雄蚂提议马上回头,雌蚂 却不干了,原来雌蚂 发现塘进非常美丽,不舍离去,希望也能像七仙女那样,到塘进找一个董永哥哥幸福生活。不过,它不好意思跟热恋中的雄蚂 表白,只好趴在河心,沉默不语。
雄蚂 也只好默默等待雌蚂 回心转意。
然而,年复一年,雄蚂 没有等来雌蚂的回心转意,却等来了从融江上游推下的一层又一层厚厚的泥沙。泥沙覆盖了整个蚂 背,最终形成了两个面积200多亩的沙洲。精明的塘进人开始在沙洲上种植萝卜 、玉米。
由于土质肥沃,种出的萝卜个大皮薄,细嫩肉甜;种出的糯玉米更是香甜嫩软,十分可口,远近闻名。
岸边泊有木船数艘,是村人来回蚂洲劳作所用。乘小船过河,手入清流,清凉透心,让人有裸泳的冲动。船逐江心,文艺队的姑娘大嫂们又放起歌来,惹得洲上放牛的老汉也忍不住扯着脖子吼起山歌。
洲上,绿草茵茵,村人只开发了很少一部分作为耕地。洲岸,江清沙白,确实是一个休闲娱乐 、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不远处,网山下便是开山寺。进入院门,有十几株古榕如盖,在盛夏酷日下给这片净土洒下一片阴凉。山下庙宇飞檐走壁,掩映绿树中。开山寺也叫寿佛寺,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广西的四大名寺之一。该寺香火极盛,每年农历二月初八—— —释迦牟尼出家之日为开山寺庙会。每年庙会之日,区内外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香客 、游人云集开山寺,达5至8万人之众。
不过此时游客很少。古榕下,清风徐来,仿佛打坐其中便可成佛,入一生禅定,享一世清静。
新闻推荐
智勇破围剿前进迎黎明 四次反“围剿 ”,柳北解放总队依靠士气和群众,抗击了从民团、土匪、自卫队到保安团、正规军、特务武装的敌人
参加第一次反围剿的二大队战友1984年合影英勇的小鬼队队员戴上当年袖章,老战士莫杰笑得像孩子柳北总队纪念章秋高气爽重阳天,贼军妄举犯三边。决计集中歼一路,运筹数晚未成眠。手执钢枪恨在心,思隆村...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