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院彬国庆黄金周临近,这一两天,柳城县洛崖知青城的
居民三娘(读niang,第一
声)又是泡黄豆又是泡糯米,忙得“碌碌转”。“国庆县里面在我们这搞知青文化狂欢节,我准备做多点水豆腐,还做点糍粑,到那天游客多,他们都爱吃这点东西。”如今,越“土”的东西人越爱。“要讲豆腐、白糍粑、发糕这些土货,我们三娘做的最好吃。”洛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唐海萍连连赞道。 而在更多的洛崖人眼里,三娘豆腐可是他们这儿的“一绝”。“我们三娘的豆腐,嫩甜、香滑,原汁原味。”三娘叫严素君,今年75岁,是土生土长的洛崖人,要说是什么时候开始做豆腐,她已记不清年月。但是一直到现在,除了生病,她每天都是一个人,两三点钟起床,磨黄豆,做豆腐,几十年如一日。老伴去世早,她一个人撑下来。每天她一个人做十锅豆腐,一锅豆腐3公斤黄豆,还做5公斤米的糍粑。
每板豆腐,从磨到压到煮,都是她一个人纯手工制作。
“我做豆腐做到现在,不知道浪费了多少黄豆。”最初,她对做豆腐一窍不通,如今,做豆腐成了她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冬天冲好的豆浆一出锅就要放石膏,夏天豆浆要晾在一边,待它上面有一层膜才放石膏;而冬天放多少石膏、夏天放多少石膏,她了如指掌。你让她加点米浆做豆腐,她说:“这种缺德的事情我没会做。”三娘是个有心人,有着洛崖人的淳厚与浪漫。简朴的房子院落她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她做的豆腐就如其人一般净爽、精致。
三娘做豆腐烧的柴火,都是她挑着簸箕上山找的。现在,年纪大了,她每天就做两板豆腐。过年过节谁要是想吃三娘豆腐,都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还要在她家守着,要不订好的豆腐也会被别人抢走。除了豆腐,一些农家小吃也是三娘的拿手好菜。
甜食、油炸,一年四季,各有不同。春天艾馍、夏天发糕、秋天油馍、冬天粽子。
三娘说她的这些小吃货真价实,“人家讲的什么糖精啊、甜蜜素啊,我都还没晓得它们长什么样子。”每天卖完豆腐,三娘就和街道上的几位老姐妹在家里唠嗑,要不就是几个人在环城的青石板路上来回散步。
三娘年轻时喜欢桂剧,在桂
剧《刘三姐》里演过刘三姐,
如今每逢夜幕降临,她就和以前桂剧团的姐妹们,在知青广场上跳舞、唱桂剧,生活过得优哉游哉……
新闻推荐
□通讯员韦连海记者陈跃文晚报讯擅自破坏公路设施会有什么危害?在公路用地范围内种植农作物可能会造成何种严重后果?近日,宜柳高速公路路政大队启动专项以“公路法规进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村民充...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