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伟翔陈熠郑凯昨天下午,79岁的谭辉老师一踏进殡仪馆,便急切地攀上层层的台阶,向告别大厅走去。喘息未定,他便拿着菊花来到家驹的遗体前,突然热泪涌流。
他并非家驹的师长或亲友,他也不认识家驹,但他曾遇上像家驹这样的好少年。1967年7月的一天,谭辉在柳江中游泳遇险时被两少年所救。当时,来不及感谢,40多年来,他一直想找到恩人。
“我一看到报纸上关于家驹跳桥救人的事,我的眼泪就没有停过,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来为他送别。”谭老先生说。
昨日,来给家驹送行的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这几天来,家驹的故事不断汇聚,关于他的过去 、现在和对未来的期盼。人们发现,这个未满十八岁的阳光义勇少年,成长之路也曾有过许多波折。
童年
1994年9月1日,梁家驹出生于马山乡五塘村黄田屯,从小便是一个倔强的孩子。他的堂姐梁佳慧说,她高家驹两届,小学、初中都曾同校。交流虽不太多,但家驹的倔强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准的事,有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小时候父母的离异曾给家驹带来阴影,但他却从未失去善良和阳光的天性。在堂妹梁艳姝的记忆里,与表哥在一起的日子都很快乐。家驹比梁艳姝大四岁,在小女孩眼中,堂哥特别会照顾人。梁艳 姝说,小时候她和堂哥家住在一起,堂哥从来不嫌弃她这个“小尾巴”,只要一有空闲,就会带着她玩。爬山、把塑料袋点着当火把、铁盆当推车……家驹2001年就读于柳城县大龙小学。在小学班主任蓝老师的眼里,他诚实、听话。蓝老师还记得,一次寒冬中的清水沟劳动,许多同学怕冷怕脏,不肯下沟,是他带头下去,一铲一铲把泥巴铲到沟沿。
“堂哥还特别孝顺。”在梁艳姝的记忆中,家驹每次放学回家,总是先到奶奶家打个招呼,让奶奶放心。有时,他用大人给的零用钱买一堆糖果,自己舍不得吃,都分给爷爷奶奶和妹妹们吃。
昨天,家乡的200多名乡亲也从马山赶来,送别家驹。乡亲们说,家驹不仅对自家的老人好,对村里所有的老人都好。他个子高,力气大,放学回家路上一看到哪家老人提个什么重的东西,他都会接过来,帮老人送到家里。
谁也没料到,这么阳光乖巧的孩子,却在上初中时走入了迷途。
迷失
家驹上初中时,正是网吧开始兴起的时候。他有一个小个子的好友迅速沉迷网络。家驹先是想把好友从网吧“救”出来,但后来由于好奇自己也被电脑这个神奇的机器迷住了,他也逐渐迷上了网络游戏。
他初一时的班主任莫老师说,沉迷网络之后,家驹无心学习,经常通宵达旦玩游戏。爱惜他的莫老师便建议其母亲让家驹换个环境到柳州读书。来到市37中之后,家驹仍然无法戒掉网瘾。初三上学期,自觉毕业后难考上高中,加上家境困难,家驹萌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后来,他便跟着姑姑梁歆萍去浙江打工。
“先是在一家餐馆当传菜员,他做得很努力,也很认真。老板经常表扬他。”梁歆萍说,然而他的兴趣仍然在电脑。他本来想找一份与电脑相关的工作做,但没真本事,没文凭,根本不可能。他为此十分苦闷。
后来,梁家驹联系上了在广东打工的同学,觉得广东的机会好一些,便执意下广东。结果在广东,他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有一次回家的时候,他跟我说起了想重新回学校读书的念头。”堂姐梁佳慧说,我们都十分支持他的想法。但当时他家中经济拮据,他爸爸很为难,我们都力劝他爸爸让家驹实现愿望。
去年9月,在家人的一致支持下,家驹来到了市一职校,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转折
对堂弟在这段新的人生旅程中的表现,梁佳慧用了“脱胎换骨”四个字来形容。
重回校园以后,家驹很珍惜这次机会。他收敛了年少轻狂,变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上进、关心别人的好班长、好同学。梁佳慧说,这回家驹真的长大了。他开始懂得替父母和别人着想。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面对城市里的各种物质诱惑,他不该花的钱从来不花,不该买的东西从来不买,不该去的地方也从来不去。对于同在柳州读书的表妹梁艳姝更是照顾有加,每次放假都会带她一起回来,开学再把妹妹先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回学校,从来不嫌麻烦。
“可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好了。”梁佳慧眼睛又湿润了。
梁艳姝更是失声痛哭。
“我还没有跟他玩够呢。”在一职校就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家驹就曾获得2011年9、10、11月模范生,获得体育标兵、全勤生、行为规范“先进个人”、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在班里,他总像一个带头大哥,什么事情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都做得很好。他不仅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所有同学的兄弟和朋友。”家驹的同学阿龙(化名)说。
家驹已经完全从网瘾中走了出来,但他偶尔还在周末与隔壁班同学阿超去网吧玩会游戏。
“我们都爱抽同一个牌子的烟,家驹爱玩DNF,我喜欢玩CS。但非周末他从来不出来玩,也从不玩通宵。”阿超21日晚上在壶西大桥下河边坐了很久。他就想再陪陪家驹。
绽放
“18号,18岁,1米8,你说这是不是巧合,为什么都是18?”追悼会前,家驹的父亲梁俊虔坐在殡仪馆的一角落,用手上下反复搓着悲伤的脸。
“18”本来是中国人都认为吉祥的数字,18岁也该是一个如花灿烂的年华,但家驹却以这样一次壮举将自己永远定格在了18岁。事实上,他应该还有几个月才满18周岁,他也渴望自己的生命能如花儿灿烂地绽放一次。
“我希望我像花朵一样/以最美丽的颜色开放/向周围散发芳香/让人人都来观赏/感受翩跹的蝴蝶/聆听忙碌的蜜蜂/装点家家户户/给逝者带去安宁/没有急升/没有骤降/没有眼泪/没有恐惧/没有奇思/没有幻想/没有企盼/没有失望/只有花开/然后/凋落/我希望我是一朵花。”这是梁家驹写在自己速写本里的一首诗。
“不懂你奋不顾身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什么,想来也是来不及想的吧,再说你那样随和 阳光的个性,也不会想太多吧。
只是看见有人需要你,就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家驹,瞧,紫荆花开得多灿烂,那不正是你想成为的花吗?从此,每年的紫荆花季,我们都会想到你。”……这几天来,各种对梁家驹义勇行为的评价与“对话”不断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涌现。
“家驹,走好,我们永远爱你”。这块拉在殡仪馆台阶平台上的横幅诉说着所有的人心声。
告别仪式上,大家纷纷向家驹的父母致敬,谭老先生也深拥家驹的父亲,又紧握家驹母亲的手说:“我跟家驹并不相识,可他所做的事我经历过。
40多年前,我落水被人救过。
我教的学生,也去救过别的小孩。家驹真的是个好孩子,你们应该为他感到骄傲。”
新闻推荐
□记者张捷通讯员朱开健晚报讯柳城县上雷居民谢某,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在柳北区石碑坪镇石碑坪村新南屯建设钢架棚和砖瓦结构的房屋。面对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立案查处,谢某白纸黑字...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