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铜鼓王
上个世纪80年代的牙膏生产设备昨天是第36个国际博物馆日,龙城到处都是玩“穿越”的人群。因为,在这一天,除了柳州博物馆、柳侯祠等多个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柳州市首批15个民办博物馆落成开放。这15个民办博物馆分布在柳州各城区和县里,让柳州市民拥有了溯古忆昔的场所。他们或在柳州博物馆追溯“柳江人”的脚印,或在铜鼓博物馆抚摸那一面面铜鼓,与骆越民族的先祖无声地交流;或在市票证博物馆遥想那个不可思议的“票证”年代;或在柳城县知青博物馆怀念自己的青葱岁月……记者昨日也是马不停蹄,“穿越”了一部分这些场馆,与读者共享柳州文化建设的繁荣成果。
铜鼓博物馆:穿越千年的鼓王传奇
这是一面制于东汉的铜鼓王,直径101厘米,高56厘米,双人合抱方可抬起。斑驳的青铜鼓面穿越时空,遥想两千多年前,骆越古国的某位领主擂起鼓王,雄浑的金石之声震慑八方,于是群雄毕至,无不宾服—— —走入铜鼓博物馆,从春秋战国奔涌至今的人文力量形成强大的气场,绵密静穆。
博物馆的主人是张电学先生。
在当世已知的近两千面铜鼓当中,张收藏了两百多面,藏于这家博物馆的有一百多面,历史最久远的铜鼓出自战国。这些铜鼓形质完好,做工精细,先人的高妙技艺和智慧令人叹为观止。馆主的古藏顾问刘振和先生说,馆藏的铜鼓主要出自广西的灵山和贵州的麻江。灵山铜鼓历史久远,多为汉代乃至之前所制,材质为青铜,观之古朴敦厚;而麻江铜鼓时代较晚,多出自明清以降,故为黄铜材质,风格偏向灵动细腻。馆主痴迷于古玩,尤其是铜鼓,遂斥巨资在云南 、贵州 、四川 、广西等地形成收集网络,历时近20年,方有 此规模。
镇馆之宝便是这铜鼓王,它从水中被起出,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浸润,好在流水并非无情—— —刘振和说,在水中的铜鼓往往保存更为完好,因为可以避免暴露于空气而迅速氧化。当初馆主以百万之资请得宝物,如今再有藏家出五百万之巨也不撒手,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文化图腾是无价之宝。
关于铜鼓有个传奇故事。据
《兴文县志》记载,明王朝的军队
万历年间镇压了川南行悬棺葬的民族—— —都掌蛮以后,获“铜鼓九十三面”,都掌人首顾阿大泣日:“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鼓山颠,群蛮毕集,今已矣。
鼓失而蛮运终矣。”用今天的话说,领主丢了九十三面铜鼓后陷入绝望,号啕大哭道:“极品铜鼓声音宏大,价值一千头牛,次一点的铜鼓也价值七八百头牛。有两三面这样的鼓,就可在西南一带号称王者。在山巅上擂起鼓来,各个族群都要前来朝拜。这次算是玩完了, 没了铜鼓,我们这一族前途黯淡,悲催啊!”为什么铜鼓对于当时的人们如此重要?铜鼓春秋时期从云南中部偏西濮人地区发源,称为万家坝型铜鼓,战国时期已为右江流域和红河中下游的越人接受。当时,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乃至东南亚一带,出现过群雄并起的骆越古国,我们的祖先一手创造出灿烂的骆越文明,而铜鼓便是这一文明图腾性的物件。
牙膏博物馆:我们有个名牌两面针
有一样东西,你每天都要“挤挤更健康”,这就是牙膏。柳州人都知道,两面针牙膏是我们叫响全国的知名品牌,牙膏博物馆便坐落于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内。
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牙膏承担着重要的功能—— — 预防病从口入。但要说起这个小东西的来历,多数人并不清楚。既然要参观牙膏博物馆,就少不了知道些有趣的知识。
—— 最早的牙膏是古埃及人发明的。
—— 中国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生产牙粉。
—— 最早的牙刷由中国皇帝明孝宗于1498年发明。
—— 最早的牙膏公司是美国某品牌。
—— 1926年在上海生产第一支牙膏(三星牌)。
—— 最早的含氟牙膏是1945在美国诞生的。
洁齿 品的使用可 追 溯到2000-2500年前,希腊人 、罗马人 、希伯来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都有使用洁牙剂的记载。中国在唐代时期,常用天麻 、藁本 、细辛 、沉香 、寒水石等中药研粉擦齿,这可以清洁牙齿和除去口中异味。到了十八世纪,英国首先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这时牙粉才成为 了一种商品。1840年法国人发明了金属软管,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适的包装,这导致了一些商品形态的改革。1893年维也纳人塞格发明了牙膏并将牙膏装入软管中,从此牙膏开始大量发展并逐渐取代牙粉。
而在柳州牙膏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一套上世纪80年代的牙膏铝管生产线。两面针的专家介绍说,这是一套国产设备,半自动化,生产速度为每分钟约60支,一年可生产2268万支。生产线将铝圆片经过冷挤成形 、整形 、涂底色 、印图案 、烘干 、上帽盖等生产流程制成牙膏铝管。柳州人到外地,对不太了解柳州的人谈起家乡时,通常会说,“我们那里有个名牌两面针”,听者立马有了些对于柳州的概念。就冲这个原因,便该好好建个牙膏博物馆。
(下转11版)
新闻推荐
小记者柳城县实验小学09-4班汤子瑨指导老师:冯秋菊同学们,你们见过夜来香吗?夜来香在晚上开花,而且特别香,所以叫夜来香。许多花都是在白天开放并放出香气,常言道:花不晒不香。”经太阳一晒,花瓣里的挥发...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