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城墙·城垛
凤山中学里有一溜古城墙,城墙上有的城垛依然完好无损。城墙剖面现出来的沙土坚如钢筋水泥,沙和土、石和浆搅在一起,相依相存,坚固无比。
这种城墙的风格类似于福建客家土楼,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审美。凤山镇对河的南丹洲曾是柳州城的城址,镇上曾作过柳城县县城。这里背依乌鸾山,是柳江融会两条河的交叉处,水上交通极为便利。而今,斗转星移,人去物非,这城墙、这城垛依然留在那里。它或许是一段故事,或许是一截历史,或许是一行脚印,或许物化为一个生命。我一时也分辨不清楚,于是就请同行的善华兄将我的冥思摄入胶卷,带回去,嵌入我生命中的一页。快门响时,我忽然有了一个顿悟:一个生命,只有融入历史的内容,它才完成了一次生命的留痕。
农夫与猴面鹰
凤山镇三天一圩。我们恰逢圩日来到凤山,许是临近春节的原因,圩场上人头攒动如蚁,吆喝声沸沸腾腾。我跻身于人群中,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容貌极佳的猫头鹰,近处细看,却又不像是寻常的猫头鹰。园林界的朋友说它是猴面鹰,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专门捉食田间、森林里的老鼠,是老鼠的头号克星。它的翅膀耷拉着垂向一边,好像是受了枪伤。我愠怒地对农夫说:你为何用鸟枪打伤它?”农夫木然无语,从衣兜里掏出一小瓶万花油对我说:我给它抹上这种药了。”农夫的话,丝毫不能拨开我脸上的怒云,我心里说:农夫呀!猴面鹰有益于你,你为 什么要去伤害它呢?我付给农夫50元人民币,将猴面鹰揽在怀里,它是需要温暖的。它闪动着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在思忖:我将与这个陌生人去到怎样的世界?”次日早晨起来,我便到厨房里去看猴面鹰,它站立在炉边最暖的角落默然不动。我动手去摸它,想检查它伤口上的炎症,它却倒下去了,两双尖利的脚瓜紧缩起来——它死了。我知道,它是含冤而死的,要不怎么会是站立的姿势?望着它,我默默地流下了眼泪。我要告诉农夫,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生命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生命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呵!农妇与石玩
行前便从朋友处得知,凤山镇河滩上的卵石很有特点,有的大若尺余,有的小若鸡卵,颜色、形状痕纹各异。这次躬行于河滩上,不时便拾得几枚佳品。但见一块赭红色的石头在向我探望,那笨拙憨傻的姿态尤为令人喜爱。这是一块用来停泊小船的石头,重约60公斤,有一根手指般粗的麻绳从石眼中穿过。
绳子一端系在石头上,一端系于小船上。船上有一位农妇在掬水,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人在拣石头。我凑近去对农妇说:这块石头是你家里的吗?”农妇点头。我指着那块石头说:我很喜欢它,可以卖给我吗?”她望着眼前那安稳泰然的小船喃喃地说:不行哟,这块石头很多年了!一直守绑着这条船嘞,像两公婆一样,怎么舍得给你?”我忽然蹲下身去抚摸着那块石头,一会儿又望着那恬静的小船。我不能再坚持购买 这块石头了,我不能夺人之美。于是我向那农妇道了一声谢谢,便向河滩那头走去。没走出几步,听见农妇一声招呼:喂,老乡,你是真的欢喜这块石头吗?”我应道:欢喜呀!”“嗖”地一声,她从腰间抽出菜刀,割断了麻绳,说声:拿去吧!”我边说谢谢,边拿出100元人民币塞给她,她说不用钱的,我给她鞠躬,她一个劲地说:别这样,别这样!”一边说,一边往家里赶。但见她捋起衣袖往脸上擦。她擦去泪水,不让泪水滴进河里。她一定是舍不得那块石头,更舍不得让那小船失去伴侣。
我想,有一天,若是我真的“石化”了,我要落户在凤山河滩边,用我的躯体,一头系着小船,一头系着
农妇那颗美丽、善良的心。(此文获
“升禾环保”杯柳州市第七届散文大赛三等奖,刊登时略有删节—— —编者注)
新闻推荐
○○记者赖柳生晚报讯阳春三月,春明景和。位于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大户村蓬波屯的枫树林景区,春日里的矮红枫树叶茂艳红,景致独特,吸引游客驻足观赏(见图)。3月16日,记者前往古砦仫佬族乡采访时,该乡分管...
柳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