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华
昨天是母亲节,柳侯社区的韦建用这样一段话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母亲谱写了一段传奇,将近20年的风风雨雨中,对她的感激早已化在平常的生活中,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唯有风浪再大,也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才是对母亲的最好回报。
韦建的母亲叫黄荔。昨日上午,时针指向十一点。刚洗刷完碗盆的黄荔匆匆擦干
手,拿出血压器给儿子韦建量血压(见右
图)。每隔一个小时,黄荔就要为儿子重新量一次,然后把血压值记录在本子上,这是医嘱,也是作为母亲乐意为儿子“效劳”的事。在外人看来,一个已年近不惑的儿子,为何需要年过六旬的母亲照顾?也许大家并不知道,正是因为有了黄荔坚强的臂弯,才支撑了患有尿毒症儿子19年的人生。
六旬母亲退而不休
花白的头发,以及脸上一道道的皱纹,65岁的黄荔常常自嘲显老。然而她始终保持嘴角上扬的精气神儿,显得比同龄人多一份乐观豁达。
“我不坚定乐观一点,怎么能让孩子坚强起来。”聊过才知道,在乐观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位母亲不为人知的艰辛。
为了支付儿子透析费用,1994年,在一家单位做财务工作的黄荔,利用周末时间做起了兼职,在课外班教授会计法等课程。
其他老师都是选择上两节课时,她却选择上一天的课时。早上8时至11时,下午3时至6时,晚上7时至10时,一天上课下来,黄荔的嗓子不仅干了哑了,甚至连饭都不想吃。“累了能挺住,就是最怕暑天上课。”黄荔说,当时没有空调的课堂像个大蒸笼,连电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往往一节课下来背后就像被雨淋一样,回家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2002年,黄荔退休了,和同龄人不同的是,退休后的她还得打工。在黄荔家,原本就不宽敞的杂物间中间,放置着一张黄色的书桌和一把椅子,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会计法等与财务有关的书籍,还有一副老花镜。这就是我的工作室。”指着这个特别的角落,黄荔告诉记者,退休后她接了一些审计的活儿,每天除了买菜 、做饭 、帮儿子量血压等,其余时间就在这里办公。
有一丝希望就要努力
1994年,毕业在即准备考研的韦建,患上了尿毒症。医生说,存活五年以上的都是少数的。相比丈夫的无奈和低落,黄荔选择了直面。“他从小学习好,品德好,样样优秀,我舍不得。”
为了救儿子,在1994年至1995年那段黑暗的时光里,黄荔和丈夫 、大儿子把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只要听说哪里有药方偏方,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奔过去。1995年初春,有人介绍,柳城县的一个穷乡僻壤,有个老中医可以治愈这种病。黄荔便和大儿子一路奔波赶过去,见到老中医时,她当即跪了下来,求你救救我儿子,他才22岁呀。”如今回忆起来,黄荔已数不清求过多少偏方药方了。
1995年8月,韦建成功做了肾移植手术。
2002年,韦建因药物副作用患上恶性肿瘤,不得不停用抗排异药物。那段时间,肾移植手术最终失败,他的右眼眼球也受到影响,被手术摘除。此后,她和老伴带着儿子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辗转北京、广州10多家医院,寻找活命的希望。最后在广州一家医疗机构,暂时消灭了恶性肉瘤。
如今,他还一直靠血透维持生命。不过,最近因为药物影响了心脏、血压等功能,还引起了脾、胰脏肿大等并发症,医生说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黄荔知道,第三次“险滩”来了。“我已做好了准备,再与命运做一次博弈,哪怕有一丝希望都要和儿子努力到底。”
坚强好妈妈母爱伟大
5月9日,柳侯社区表彰了6位“好妈妈”,黄荔当之无愧地被评为“坚强好妈妈”。近几年来,黄荔鼓励儿子与癌症、尿毒症抗争的故事见诸各大报端,感动着周边的同事和朋友,同时也收获了大家的热情帮助。
去年,黄荔在准备“道德讲堂”的讲稿中描述了这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当时,不同时期的无数人奉献爱心,广西民族大学的师生为其捐款,四处求医时得到当地工作同学的照顾,她和丈夫所在单位 、亲朋好友、甚至许多不知名的热心人,纷纷加入捐助行列。柳州市卫校护理38班的同学集体编制了一束玫瑰花送来,一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写道:听说七色花能带来好运,韦建,你一定要在病好后,为画上的花涂上颜色好吗?1998年,市政府还组织了交警 、邮电 、新闻出版 、工商水务等部门,现场联合办公,就特事特办为韦建开设了一间书报亭,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
还有中医院的护士医生 、还有柳侯社区的同志……回顾19年与儿子一同与病魔作斗争,黄荔说,多年来她也落下了不少病根,如右眼视线模糊 、咽炎 、脂肪肝等。话音刚落,她又补充道,只要儿子需要我时,我就不会先
倒下。因为有他(儿)才幸福。”
新闻推荐
○○记者孔德芳通讯员仝太朋晚报讯都说女追男,不过隔层纱。但22日在燎原菜市一小公园前,不少男子还是被一名太过主动的女子吓得落荒而逃。但凡有男子路过,该女子便伸手欲摸一把,调戏一番。“帅哥,你莫...
柳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