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水稻是柳城县第一大粮食作物,产量占全县粮食产量的87%。
为加快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柳城县以实施水稻增产增效工程为契机,转变水稻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组织化水平,依靠科技节本增效,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效。
第一计:超级稻助农走康庄大道
春插结束,水稻种植已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放眼马山乡赤坭屯的连片超级水稻秧苗,一片碧绿,长势喜人。村民韦光祥说,在过去的2013年里,他种植的超级水稻亩产达850多公斤,亩增加纯收入700多元,荣获了柳州市超级水稻高产竞赛二等奖,超级水稻种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超级稻在柳城县水稻种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3年,柳城县在马山乡建立13.33公顷的核心高产示范样板,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县推广超级稻种植。截至2013年,该县先后实施了水稻高产创建、优质稻新品种展示、超级稻集成示范推广等5个粮食项目,全县共推广种植超级稻种植1.2万公顷(18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43.6﹪,超级稻平均亩产稻谷525.4公斤,比非超级稻亩增产51公斤,增加产值2600多万元。
第二计:全程机耕走出现代之道
这个季节,谁要是跟凤山镇凤山村种粮大户陈宇谈种田,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现代化”三个字了。
陈宇从2012年起就开始较大面积种植水稻。今年初,他获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扶持。该项目计划投资97.64万元,建有育秧大棚,配备有播种流水线、秧盘、插秧机、挖掘机等机械器具。年初他利用温室大棚进行水稻机制育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真正尝到了现代工厂化育秧及全程机械化耕作的甜头。
近年来,柳城县大力实施水稻增产增效工程,推广工厂化育秧集成应用水稻先进适用技术,项目以建立示范区为抓手,先后扶持古砦、凤山等乡镇的合作社及种粮大户。通过示范运作,19个种粮大户采用了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截至今春,全县水稻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已达73.8%,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52公顷,开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新局面。
第三计:龙头带动促进生财有道
一般的大米在市场上一公斤最多只能卖5元钱,可进到超市的优质米就能卖到8元。 能够实现并抢占这一价格优势的大米就是古砦仫佬族乡的“品砦习香”优质米。
近年来,柳城县加强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产销结合的方式抢占粮食消费市场制高点。该县除了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样板区,还扶持建立优质米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该县把分散种植的农户联合起来,利用合作社的资金、信息、人才优势共同走市场,推进粮食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带动全县粮食生产。
目前,这一龙头带动战略的实施在古砦产生了最强“化学反应”,该乡建立的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每年可为种植户人均增收400元,而大米专业合作社打造的“品砦习香”优质米已顺利地通过国家有机大米认证,成功打入大超市。
日报通讯员吴再丽汤晓逵
新闻推荐
屏幕上,是焦裕禄在兰考475天里许多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一个个黑白影像,为在场的领导干部们还原了一个更加生动鲜活的焦裕禄形象。大家看着、听着,无不被焦裕禄实事求是、身先士卒、正直无私、清正...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