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近日的一个夜晚,在市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区马卵鼓书吧里,响起了“龙语社”成员冯新宇浑厚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声。时而深沉,时而激越,时而愤懑,将听众带进了屈原《离骚》诗中忧国忧民的意境。这场朗诵会共有6名“龙语社”成员参加,他们分别表演了诗朗诵 、影视片段配音等节目。
“龙语社”全称为柳州市龙城语言艺术社,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个以声音表演艺术为载体的民间社团组织,现有成员63人。他们平均年龄33岁,大多是柳州市在朗诵 、主持 、演讲 、播音 、配音等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各单位文化宣传工作的骨干。
该社成员平日在QQ群上进行交流,学习一些咬文嚼字的文章,探讨声音表演的各种技巧。
如某日一成员在群上发布了自己的声音作品,其中一句为“年轻给(jǐ)予我们一份轻松而不是负重。”马上就有另一成员提问:“‘给 ’一般都念gěi,为什么这里念jǐ?”于是一番讨论之后,大家都明白了正确的读音。
成立近两年来,该社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传播语言与声音艺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在此过程中打响了知名度,提高了成员们的艺术水平。
——2012年11月12日,艺术社成员走进柳城县实验小学,为该校师生展示朗诵艺术;同年12月,受市飞鹅路逸夫小学邀请,走进学校与师生们共度校艺术节,并为老师们上了一堂朗诵课。
——2013年2月,该社8名成员在柳侯公园 、文昌楼等五处景点,拍摄柳州市首部音画电视诗歌宣传片《我爱你·柳州》。 ——2013年8月,市诗歌学会在柳州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激情与浪漫——牛黄爱情诗之夜”,全体演职人员从导演到朗诵演员均为该社成员。
——2013年9月,经市委宣传部推荐,该社庾江帆等两名成员代表柳州市参加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广西电视台举办的“我邀明月诵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活动,荣获二等奖。 ——2014年3月,在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该社7名成员应邀参加《把梦想送给大地》申海光诗集首发式朗诵诗歌;两名成员参加“桂林第五届诗会”,在会上朗诵作品。
——2014年6月,“龙城语言艺术社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定期推出成员们的声音作品,现已上线14首作品, 如《老师,您辛苦了》《一期一会》等。
……刘明玉从小爱好声音艺术,大学毕业后到柳工作,两年前加入了“龙语社”,接触到了社里许多“高手”,有的还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他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如今也制作出几件像模像样的声音作品,在单位做主持人可谓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参加过各级比赛获得奖项的选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冯新宇认为,自己参加“龙语社”活动后,提高了审美修养,拓宽了视野。
该社社长唐旭称得上是位朗诵达人。2009年,他获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自治区总决赛公务员组第二名 、全国总决赛公务员组优秀奖。他认为,声音艺术就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深入感受 、体味作品之后,才能运用表达技巧把作品“有声有色”地阐释出来。
作为社长,他希望带着这群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多出精品,为龙城的文化建设出力。而目前,他最想做的是一些公益服务项目,如关爱小学生学习计划。通过为小学生灌录语文有声教材,让课堂上响起规范的课文朗读,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可为学生构建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日报记者 李红梅
新闻推荐
今年7月初,柳城县大埔镇正殿村一家木材刨板加工厂正式投产,该厂由几名村民合伙创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木材加工厂内木材原料供应顺畅,各项生产已逐步转向正轨,目前每天可加工10立方米的木材,预计...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