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调的三大发源地分别是柳州、桂林和河池,是由清代湘赣江浙等地的花灯、花鼓戏、柳子戏与桂北、桂中一带的民间俚曲小调、民歌民谣等结合而形成的地方剧种,以劳动、爱情、家庭等百姓生活为创作表演主题,用桂柳方言表演。彩调剧载歌载舞,形式活泼,通俗易懂,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在文艺“双百”方针指引下,地方彩调剧种等得到长足发展。彩调剧的基本功为唱、念、甩、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传统的彩调老艺人功底厚实,一般都能熟背曲牌,开口能唱,因而深受观众喜爱,彩调剧长演不衰。
一些老彩调迷谈论起彩调老艺人的绝技功夫,至今依然津津乐道。如早年在黄村彩调窝里出道的黄脚鸡(艺名)、秦祥佑、沈四友等,都是著名的旦角(解放前的彩调剧中演员都是清一色男性)。他们的一招一式、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能精准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又比如柳城县六塘镇三界村的梁美武,小生、老生、旦角样样能演。因他身高达到1.80米,矮桩、中桩走不来(彩调基本功中难度较大的舞台步),结果他独创了一个高桩,广西至今无人能超越。
新闻推荐
11月7日,柳城县成立农产品流通协会,水果种植大户邬桂文当选为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该协会成立后将通过组团发展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农产品流通信息、销售促进等服务,促进政企信息沟通,规范农产品流通...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