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去年,柳州市一名清华学子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入职城管;今年,一名青岛农业大学女硕士又以优异成绩应聘当柳东城管,一批高学历人才为柳州市城市管理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是“城管选择了高学历人才”,还是“高学历人才选择当城管”的话题引起各方关注。近日,记者多方采访得知,此次报考城管的女硕士朱燕萍对城市管理却有不一样的理解。
○○记者张捷
辞去“村官”需要一份工作
1年零8个月的大学生“村官”经历,让女硕士朱燕萍在为人处事等方面都得到锻炼。2012年8月,刚毕业的朱燕萍信心满满地考取了柳城县古砦乡大户村委村支书助理,当时正值开展“清洁乡村·美丽家园”活动,白天村民都干农活去了,她只能晚上下户给村民做宣传,并引导大家清洁家园。
刚开始,大多数村民不是很理解,朱燕萍和同事亲手清理田间及卫生死角的垃圾,还经常被村民误当反面教材,教育警示小孩“大学生捡垃圾,这是不好好读书的结果”。她说,记得那是2013年9月,在古砦乡塘底屯被称作“牛帮”的地方,刚开始,当地的队长都不理解清洁家园活动,自己每天早上与队长沟通,坚持了一个星期后,该队长才与村民一起把各家屋前屋后的牛粪清理干净。
村里的事务繁杂,大学生“村官”感觉生活累又很充实,至少能厚着脸皮与群众打成一片。因思乡情结及期待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朱燕萍于去年3月底,带着不舍 、难过与欢笑离开了古砦乡,同一批的其他村官仍然坚持留在村里工作。
朱燕萍说,回到柳州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一直没找到与农业类科研机构相关的工作,就是需要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真的没想到第二份工作将是当城管。”
城市里每个人都是“城管”
女硕士眼中的城管是怎样的呢?“平时都是从报纸等媒体了解到城管工作,他们每天与小商贩打交道,执法时经常被辱骂,有时还不被人理解。”朱燕萍说,这是大多数人对城管“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是用老眼光看待这个似乎缺少人情味的职业,造成这样的误解有很多社会因素。
其实,每个家庭组成社区 、再到一座城市,城市管理者就如同“大管家”,以道德和法律规范人们的生活秩序。市 民应该树立“大家庭”意识,家里的事自己来管,大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就能像家里一样干净,所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可称作“城管”。
朱燕萍认为,此次报考城管或许只是一段工作经历,如果真正成为一名执法人员,将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市民群众提高文明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为了执法而执法。“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城管人员的流动性大些,至少有更多人参与到‘我的家 ’管理中。”
平常心看待“高学历”城管
“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工资2000多元……”据了解,柳州市城管系统每年都新招聘数十名执法人员,报考条件并不算高,为何不少高学历人才选择当城管?原来,朱燕萍毕业时可以留校做科研工作,但考虑到照顾父母等因素选择回家乡却发现,就业范围相对较窄,这对大学生选择专业 、学校设置“实用”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高学历城管”现象,市民黄健飞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各行各业都应该有高学历 、高素质人才,女硕士既然选择当城管,就应该给予支持。
还有网友提出,20年前,体制内人员纷纷“下海”经商;20年后,许多大学生又选择当公务员。社会精英不应该都挤进政界,而应投身商界,去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这才是改革前进的标志。
“从这个角度看,高学历当城管不能让人高兴了。”广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有关专家表示,毕业生都想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一方面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应该结合就业形势,也要做好自身规划;另一方面高校设置专业时应以依托行业 、校企合作 、以岗导学为目标,这样用人单位与求职者才能都“满意”。
新闻推荐
○○记者孔德芳通讯员邓旭晚报讯为了过一个肥年,16岁的覃某打起了邻居家耕牛的注意。趁对方不注意,将牛牵走。不过,这一幕被天网监控视频捕获,覃某被刑拘。2月5日上午,石碑坪镇大仙村小仙屯村民老罗将...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