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环绕,银蛇道路穿梭在村屯间,妇女在广场上随音乐载歌载舞,村民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聊天……这样温馨幸福的画面,在柳城县的村屯间不断上演,村民们感受着生活中的点滴改变。
是柳城县不断实施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铸造的金钥匙,加速了群众生产生活的转变。
2014年,柳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行政村127个,开展财政奖补的自然村屯292个,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自然村覆盖率达100%;村民实际筹资人数达10万人,直接受益群众10万多人。 在马山乡八甲村石灰屯,一条环村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就让村民感受到了“一事一议”惠民政策的好处。在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雨天泥泞难行,成为制约石灰屯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4年,石灰屯村民通过申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发动群众自筹资金5000多元,争取到了“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硬化村中主干道。村民积极组成建设队,以筹劳方式开展路基的开挖、平整、铺设等工作,不到3个月的时间,一条长350米,平均宽3米,厚0.2米的村内“连心路”项 目完工。“走了一辈子的泥土路,如今走上水泥路,不管是生产还是出行都方便!”说起村里发生的变化,石灰屯村民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幸福生活也在龙头镇瓦窑村小汶屯不断上演。2013年,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作为激励,转向“美丽乡村”建设。柳城县各级财政发挥奖补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以奖带补”的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乘着这股东风,表现出色的小汶屯在两年时间里,共争取获得将近5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开展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村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着桂花香的清新空气萦绕在道路两旁,整洁的门庭护院盛开着鲜花,宽敞的灯光篮球场和舞台上传来声声嬉笑……而今在柳城,像小汶屯一样的标准生态乡村建设的村屯逐渐增多,村民共享到了发展的果实,沐浴着政策改革的春风。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不仅给村民身边带来了巨变,更改变了村民“坐等”的观念。沙埔镇大安村叶家屯村屯道路修通不久,全村28户村民代表又聚在一起讨论:河边码头地形复杂,给经常到这里洗衣服的不少村民带来安全隐患,该修整!讨论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敲定了要集资投工投劳修建洗衣台和码头的相关事宜。经过紧张的施工,一条长约70米、有30多级阶梯的便民码头很快完工并投入使用,方便群众生活。
“一事一议”对村民来说不仅仅再是依靠政策、被动接受,在潜移默化里,村民主动参与村集体公益事业,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事事商量办、件件表决办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日报通讯员盘练
新闻推荐
近日,柳城县工商局在龙头镇瓦窑村小汶屯开展“消费教育进农村”活动。县工商局人员向群众解析了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结合案例讲解了消费中如何防范购假受骗,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投诉电话和路...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