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间为节点,看青山绿水的星辰变换、看乡村田园的日月轮回、看城市人文的历史变迁……一万三千张照片、七百多个日夜,汇聚成了柳城首部以城市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宣传片,独特的拍摄角度、巧妙的延时摄影手法,让这部宣传片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也许你不会想到,这么一部气势恢弘的宣传片,其实是出自柳城县一位27岁的年轻摄影爱好者之手。
他叫韦晨。
初见韦晨,清爽细碎的短发、白皙俊俏的面容、单薄高挺的身材,浓郁的书卷气息让人无法与那些身背几十公斤摄影器材、长期穿梭于野外的摄影师联系在一起。但当他熟练地拿起相机专注地拍摄时,那种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摄影创作的狂热一览无余。
从大学时期购买第一台相机开始摄影创作起,“让照片开口说话”就是韦晨对摄影作品最终极的追求。“高中时期看电影《哈利·波特》时发现里面有一张照片会‘动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用照片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那一定很美。”于是当韦晨第一次在大学里看到用延时摄影手法制成的短片时,他就下定决心要将延时摄影作为遨游摄影创作领域的踏板,加入全国延时摄影联盟交流技术、制作延时摄影短片提升技能、每天坚持阅读3小时摄影书籍……成了他水平不断提升的“秘笈”。两年后,韦晨决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创作出一部完整的延时摄影作品,而山水秀美的家乡柳城,成了他心中最理想的拍摄地。
2012年,已回到柳城工作的韦晨开始了自己的素材收集旅程。他爬遍柳城周边的山去寻找最独特的拍摄角度,走遍柳城的每一个乡镇去寻找最绚丽的风景。一个人在没有路的山中攀爬、在齐腰深的水中摸索、在黑夜的荒野中蹲守,成了他最为平常的“摄影旅程”。
一次偶然的机会,韦晨发现了一个拍摄融江绕城而过的最佳取景点——柳城县郊外的一座小山。乘着夕阳的余晖,韦晨爬到了半山腰,时而移动观察、时而取景对焦,从夕阳西下到明月高悬,5个小时的连续拍摄让他大呼过瘾。然而当激情褪去,韦晨赫然发现自己面前居然是一座新立的坟墓,而且附近还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坟墓。一时间,韦晨感到毛骨悚然,赶紧“落荒而逃”。
头戴探照灯、胸挂应急灯、手拿露营灯,一边跌跌撞撞,一边大声唱歌,回想起当时的“狼狈”,韦晨笑称可能鬼见了都会被吓晕。
其实像这样的“半夜惊魂”还不止一次。为 了拍摄柳城的曼妙星空,有一次,韦晨在柳城的一座山上拍摄到晚上11时,下山经过一片果园时与几只突然窜出的守园狼狗“不期而遇”,狼狗低沉的怒吼和慢慢逼近让韦晨紧张得一身冷汗直冒,就在双方仅距半米之际,果园主人及时出现,让一场“剑拔弩张的战斗”消弭于无形。但自此之后,韦晨落下了怕狗的毛病。
两台相机、一个人,两年多的艰辛凝聚在了一部6分钟的短片里,柳城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囊括其中,一见难忘。今年3月,韦晨摄影作品里古砦的部分内容入选由中国延时摄影联盟创作的《运动中国2015》,反响热烈。
“通过我制作的短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柳城、爱上柳城,就算付出再多的艰辛都值得。”韦晨表示,自己摄影的脚步不会停歇。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班钰、黄红)“这个贷款我可以拿来发展养蛇、养猪等种养殖项目,资金上可以缓口气了。”近日,大埔镇村民吕玉萍从柳城县妇联工作人员的手中接过了1万元柳州市农村妇女小额信用贷款,这笔...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