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东边的太阳刚刚才露出个头,柳城融江河畔就露出迷人和柔媚的面容:晨练的人们,有的跳舞,有的练拳,有的慢走,有的快跑,安谧而和谐。到了傍晚时分,河畔更美:男女老少,三五成群,都陶醉于美景与习习清风中,画面优美。
其实,人水相宜的背后蕴含的是柳城县治水的大智慧。通过把准水“脉搏”,做足“水”文章,该县逐年加大治水力量,并“借水行舟”大力发展水经济,使水城相融 、人水更亲。
“划”出一城美
围绕“水 、堤 、路 、林 、景”五位一体的思路,柳城县以“一河两岸”为中心,结合城市规划的交通 、景观 、旅游 、商业 、娱乐等多方面,把滨水地带和水利资源利用结合起来,先后增建县城江滨公园 、江滨游泳池等休闲娱乐场所;沿河堤修建了大理石栏杆和由大理石砖铺装的观光道,栽种柳树等绿化植物,使单一的“水工程”获得了更多新内容的注入,实现了美化市容 、提升城区品位的功能。
有规划还要有行动计划。
2015年2月,柳城县结合‘生态乡村 ’的建设,提出打造出一批示范水文化风景区。近年来,该县把治水焦点放到了农村,单是2014年就投入3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11个乡镇级1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及其技术报告,投入120万元开展农村500人以上村屯饮用水源地建设。
其中,知青城景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马山乡托寸屯生活污水示范点建设顺利完成。大埔镇中回村中回屯和中寨村冲口屯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开展测量 、设计等前期工作。
“治”出水中美
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作为“百里柳江”上游,柳城县从源头上紧抓水质保护工作,矢志不渝地守护好天然的“大水缸”。自“十一五”以来,该县通过采取清洁生产 、废水治理和综合利用等措施,共投入1.8亿元对26家重点排水企业进行废水治理和综合利用;投入近1亿元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县城污水管网 、河西过江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污水处理率达76%以上,改变了以往县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融江的状况。 同时,在项目环保审批 、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检查等方面上,强化环保 、水利 、住建等部门协调合作,群策群力合力治水。2014年,全县共检查100多家企业,对出现污染物超标的7家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
县环保 、水利等部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柳城县融江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守”护家园美
先是“固守一法”,再到“多元治水”,柳城县的治水思路正不断清晰。从2011年起,各相关部门纷纷充当起融江“清道夫”的角色: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沿江绿化造林工作,共投入140万元完成沿江绿化造林31.9公里,绿化带造林面积490亩;2014年,海事 、航道查处非法偷采行为3起,驱离提留采砂船只6艘,处罚违法船只1艘,爆破非法船1艘;畜牧局与团县委从2012年起,联合开展鱼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60万尾;2015年至今,水利局投入15万元定期对融江河段水面的水葫芦 、垃圾进行处理,既洁净了环境,又净化了饮用水源。
水清了,也更“活”了。
2011年底,农业部批准柳城县凤山镇的融江 、龙江 、柳江三江口河段水域为柳江长臀鮠桂华鲮赤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3年,柳城县融江河谷水利风景通过水利部评审,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日报通讯员吴再丽汤晓逵
新闻推荐
柳城水利人很忙。2013年,他们搞了个“剪尾行动”,把滞后的水利工程给扫了一遍;2014年,他们提出水利规范化建设,把干部队伍、建设流程给“捋”了一遍;2015年,他们说要建设水利品牌,不再满足于把工程建成,而...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