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深夜10时许。位于209国道
旁太平镇境内的广西盛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 司蔬菜基地里,灯火通明,一派繁忙。工人们有的包装,有的装载,将白天采摘的蔬菜一件 件运上车。天亮之前,这些鲜嫩的蔬菜将被统一配送到市内各个联华超市。
500亩土地=500万元年产值+50多万元农民工资+……
2014年2月,柳城县引进广西盛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太平镇境内建设了500亩蔬菜基地。作为柳州市菜篮子工程的一个示范点,该基地以农业投资公司为平台,发挥政策集成、资金聚集、资源整合的复合功能,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我现在的收入不比到外面打工少。因为我把家里的16亩土地租给基地,自己又在基地里做工,每年有9600元的租金,每个月还能领到2700元工资。”说话的叫钟相和,是太平镇街上人,因居住地离蔬菜基地近,家里又有土地,他结束了在珠三角一带的打工生涯,成为享受该基地资源整合带来增收的一员。
无独有偶,家住太平镇西岸村大岭屯的侯技优,因为与妻子在广东种植了10多年的蔬菜,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去年初接到了该基地抛出的“橄榄枝”。
“我负责基地蔬菜的种植,老婆负责蔬菜的用肥管理,我们两个人每月固定的工资有5000多元。”侯技优说,其实他在蔬菜基地里的工种与一般的工人不一样。他除了 领着技术员的工资,每个月还有一份“外快”——每隔30~50天,就为蔬菜基地进行新一轮的翻地种植。只因他精通农机设备,于是组织村屯附近的村民成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专门为蔬菜基地提供耕作服务。耕作一亩地可以获得70~1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这笔收入也是有得算的。
“别看我们这个蔬菜基地不大,但年产值可以达500万元,年支付农民的工资就有50多万元,为当地农民带来就业岗位240多个。”该公司蔬菜基地的负责人谢双双介绍说。
“蝴蝶效应”就是这样产生的……
炎夏的一场骤雨过后,天空格外清澈。在东泉镇雷塘村七里坪屯的500亩蔬菜基地里,一畦畦翠绿的蔬菜长势喜人。该基地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一年可种三季蔬菜,亩产值超万元。
近年来,柳城县以柳州生态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南菜北运”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根据各乡镇的自然资源条件 、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该县通过政策扶植 、资金补贴 、技术支持等措施,打造蔬菜产业的辐射点。这些基地 、公司与合作社,从单纯追求规模化生产,已逐渐转化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农超对接 、订单预购等形式,转化经营模式,稳定蔬菜销售渠道和价格,促进 农民增收,延长农业特色产业链。
目前,柳城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埔 、东泉 、社冲等乡镇为重点的种植蔬菜基地和以古砦 、冲脉 、太平 、马山 、社冲种植食用菌为特色品种的外向型蔬菜生产格局。
全县共建设柳州市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8个,注册成立有蔬菜(含食用菌)公司4家,专业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8家。示范基地辐射作用呈现出“蝴蝶效应”:201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7.5万亩(复种面积),产量26万吨;食用菌种植936万平方米,总产量5.9万吨,小小的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另一把金钥匙。
(本系列报道完)日报通讯员吴再丽汤晓逵
新闻推荐
今年1月至5月,柳城县查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44起,涉及“两违”面积19616.41平方米。其中,涉及违法建设30起、违法占地14起;自行拆除违法建筑24起,依法组织强制拆除违法建筑4起。(市容宣)...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