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老兵
2012年9月,央视原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拍摄《我的抗战》纪录片团队来柳州寻访老兵,我们有幸同行。在柳州市柳城县上雷镇古仁村,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一名幸存下来的中国远征军老兵黄学文。当时,他是一名作战参谋,而且还是著名的第5军200师(戴安澜师)的师部作战参谋。他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么不同寻常的故事呢?前文我们已经写到,发生在广西境内的桂南会战,著名的昆仑关大捷就是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浴血攻坚取得的。其中,攻坚主力200师便是由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率领的。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原名戴炳阳 、字衍功 、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 、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 、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 、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
杜聿明的第五军在桂南会战之后,加入了中国远征军。戴安澜率领200师为保卫滇缅公路,保卫大西南奔赴缅甸,浴血奋战,并在同古保卫战中一战成名。黄学文是戴安澜手下的一名广西兵。
如今年过九旬的黄学文是一名风水先生,我们在村口询问村民时没有人知道他。
“黄学文?我不知道,好像没有这个人呀。”一名中年农妇这样回答我们。
事实上,黄学文的家就在农妇家几十米远的坡下。
或许是因为活得太久了,村里很多人都忘了他的名字,更不用说他的故事了。
“我们也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了。”一名关爱抗战老兵网的志愿者说,直到不久前他突然又出现在广西黄埔同学会柳州分会的办公室面前。
“前段时间,他一个人跑到南宁帮人看风水去了。他经常这样,一走就是大半年,没有电话,我也找不到他。”黄学文的小儿子说。
一个已经94岁的老人居然还能独自一人出外谋生,靠帮人看风水过日子,让人难以置信。
“我”的理想
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要说的是过去的抗日战士黄学文。他已经站在他的老屋前迎接我们的到来。
他就立在那里,身材修长而苍老,就像一棵老柿子树,满头白发,瘦皱的脸,一对招风耳,衣着简朴而整洁。还让人难忘的是,他仍然有一个挺拔硬朗的身板,行止之间,仍保留着军人威仪。
在他的讲述里,我们惊奇地发现,年轻时候的黄学文不仅是一名远征军战士那么简单。
“我曾经想成为一名作家。”说起投笔从戎前的理想,他有些出神。
黄学文说自己年轻时就很喜欢文字,喜欢读托尔斯泰 、巴金等中外作家及世界著名园艺学家米丘林的作品。在南宁上高中时,他经常有文学作品发表在报刊上,并能靠稿费生活。
黄学文后来考上了中山大学,向自己的理想又迈进了一步。然而,日本的侵华战争摧毁了他的理想。黄学文还记得当年参加中山大学入学考试时的作文题就是以抗日为题材的,题目叫《致前方将士的一封信》。答卷时,他填了一首词:人生何处不是家,走遍天涯海角一样花。愁莫卦,往事如烟请放下。前途锦绣,为着大好年华,君须奋斗,为国为家。
1939年,黄学文从中山大学哲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然而此时,广州已经沦陷,中山大学被迫疏散。黄学文便随学校疏散到了桂林。
1940年,新桂系将领白崇禧到学校视察,动员黄学文到黄埔军校学习。国难当头,黄学 文心底也涌起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气。于是,1940年,大学讲师黄学文便成了黄埔军校四分校18期独四大队的一名学员。
两年后,因为成绩优异,他被正在负责组建中国远征军的杜聿明看中,让其提前毕业,去200师任作战参谋。
至此,黄学文践行了自己词中所写,从此踏上反法西斯的国际战场,为国为家,浴血疆场。
迎战同古
200师是一支机械化装备的部队,他们先行入缅,士气高昂。军运卡车身上,贴满了用中 、缅两国文字书写的标语:中国军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加强中英军事合作”驱逐倭寇,扬威异域”为国争光,不胜不还”等等。
200师于1942年3月7日到达最前线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一场闻名中外的大战即将拉开战幕。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还有克永冈(开道)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
然而,驻守在同古一带的英缅第1师士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作迎战准备,只想着安全后撤,保存实力。
3月18日,日军向同古推进,英军同时撤往普罗美。由于英方延误,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未能按预订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导致三面受敌,200师实际上成了一支孤军。
19日起,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向同古发起攻击,第143联队也于20日投入战斗,准备一举歼灭200师。
根据战后日本防卫厅公布的档案材料,当时日军第55师团有兵员20259人,150毫米野战炮36门,迫击炮200门,坦克装甲车40辆,空中支援3个航空中队。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有兵员11000人,75毫米野战炮20门,迫击炮100门,坦克车3辆(其余留在腊戍),没有空中支援。
敌众我寡,如何守?“遇到别的将领,可能会很绝望,但戴安澜将军不一样。”黄学文说,他战功显赫,豪气十足,几乎没有打过败仗。
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仍然决定决一死战。当晚,他召集全师营以上军官开会,带头立下了“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他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即同古 )。”并宣布了如下命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这场敌众我寡的大战,到底是如何开场,又是怎样结束的呢?(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记者孔德芳晚报讯今年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大考之年。截至9月底,柳州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推进,但氨氮指标减排工作仍有较大缺口。若无法在期限内完成减排任务,将有可能受到国...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