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徐霞客,明朝的探险家 、旅行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0月15日,记者在鱼峰区鱼峰社区发现了一位柳版“徐霞客”,他用8年的时间,在用双脚丈量柳州山川的同时,也用相机和笔尖记录下了柳州的美。
这位柳版“徐霞客”今年63岁,名叫区国舞,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柳州人。
1960年,区国舞进入工厂工作开始,受摄影同事的影响而迷上了摄影,因而爬遍了柳州市区近郊的众多山峰。2007年,他萌生了要收集“百里柳江”画卷的念头。8年走访下来,区国舞撰写了70多个柳州老故事,并配以200多幅照片,一本《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图文集于近日面世了。
对于区国舞而言,“丈量”柳州,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实践。“柳州要打造‘百里柳江百里画廊\’这事讲了十多年,我觉得应该汇集成一本资料,也总要有人来做这个事情。”因为长期在户外行走,区 国舞的皮肤晒得黝黑,他笑称“印象中的自己永远都是‘一块炭 ’”。他先从柳南区的鹅山徒步出发,走到红花水电站。随后经专家提点,他又从柳江的“源头”——柳城县凤山镇河段开始,一直走到柳州市区江域的“尽头”。
区国舞靠一辆自行车和自己的双脚完成赶路和上下山,沿途还会向当地人打听关于柳州的山和水的民间传说,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观察地理环境。
“我从小就喜欢听老人家讲故事,喜欢爬山 、钻山洞,别看我年纪大,走山路对我而言还是小事一桩。”因为善于发现和联想,区国舞发现了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象:水电站建成蓄水 、柳江水平面抬升后,
位于天碗山脉的临江牛蹄岩山岭形态近似一尊“卧佛”,并拍摄到首张“柳江卧佛”的照片。关于“龙城”称谓的由来,区国舞更是反复地考证和探究,只为挖掘城市历史人文文化,“如今都在大力提倡环境综合整治,这也是挖掘柳州本土历史人文文化的一个契机,我只想尽一己之力倡导本土特色和历史人文。”一双走遍柳州峰峰岭岭的脚,至今并未停下。
“踩在每一寸土地上似乎都能感受到历史。”区国舞笑道,“旧闻亦可变新闻,休整一段时间后,我打算继续挖掘老柳州的故事和传说,给年轻的柳州仔 、柳州妹还原一个‘魅力柳州 ’。”
新闻推荐
“花椒适应性强,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长。苗木每棵3至5元,投资少,产量高,丰产期一亩地能产出400到500公斤鲜果。今年6月我是头年收获,一斤能卖7块钱呢!”柳城县寨隆镇洞棋屯的村民乔炳鲜日前说,他现在的生...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