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倭奏凯七十年 ,雄风永在;起凤腾蛟三千里 ,国梦能圆。”这副对联既回顾了70年前抗战的悲壮 ,也表明了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已经腾飞起来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 ,柳城县举办的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在全县产生了巨大反响 ,一件件诗词楹联作品或引经据典 ,或呈现史实 ,或慷慨激昂 ,或悲痛愤懑 ,思想深刻、情感真挚 ,深沉厚重 ,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共同心声以及爱国情怀和民族气概。
“抗战诗词楹联征集活动点燃了我的创作热血 ,国恨家仇虽然已经过去70年 ,但怎么能让我平静?”退休多年的柳城县文联原名誉主席邓启明说道。近年来 ,他因身体欠佳 ,很少再创作 ,但抗战主题的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却让他心潮澎湃。“我从小听外婆讲述外公参加抗战的故事 ,在沙埔战场 ,子弹打穿外公的衣襟 ,外公却依然英勇杀敌 ,外公英勇抗战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在我脑海里回放。”邓启明在《外公轶事》中写道:“顶笠事农桑 ,怡然垄上忙。家园殃战火 ,茧手握砂枪。脚踏倭奴血 ,心怀稻菽香。放歌光复日 ,噙泪禀高堂。”在没有受到日本侵略前 ,多少中华儿女像他外公一样怡然自得地享受恬静的生活 ,然而当家园惨遭侵略时 ,即使是手上长满老茧的农民也拿起了砂枪参加抗日。无数革命先辈的牺牲 ,换来了中华民族最后的胜利 ,过上了安宁美好生活的我们绝不能忘记先辈们的付出!纵观近百件诗词楹联作品 ,无不包含着作者满腔爱国之情 ,更畅抒中华儿女铭记历史的决心和开创未来的豪情。如黄明朴的《七绝》:“斩倭奏凯启新天 ,七秩中兴再着鞭。万里河山腾浩气 ,剑光直指白云边。”抒发了豪放的民族气节 ,既回望历史 ,更展望未来 ,中华民族已向世界展现了腾飞的浩气!又如郑汉文的《鸡母岭村保卫战》《仙姑庙伏击鬼子》《鹧鸪天十二 岭中歼倭寇》等诗作 ,回顾了发生在柳城县洛崖、沙埔等地的抗日战役 ,以大量史实力证日本侵略中华的事实 ,强烈谴责日本篡改历史 、否认侵华史实的卑劣行径 ,激发中华儿女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热血激情。年轻作者方久宁的诗《老兵》记述了抗战老兵的回忆及现状 ,老兵虽已年老体残 ,但当喜看祖国满园春色、听全国上下高奏凯歌 ,依然无比欣慰地“笑展颜”,抗日老兵 ,是民族的脊梁 ,是祖国的栋梁!“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形式很多 ,而举办诗词楹联征集活动 ,就是要以传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式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爱家乡、爱祖国、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热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气、鼓劲!”中共柳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温剑介绍说。
目前 ,柳城乃至全国熟知、精通诗词楹联的人越来越少 ,面临着老龄化、青黄不接的局面 ,希望以诗词楹联征集活动为契机 ,唤起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热爱、传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激情 ,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绽放异彩。
日报通讯员韦晋芳(本版见习编辑廖文斌实习编辑覃美花)
新闻推荐
在柳城县凤山镇塘进屯,种桑养蚕是家家户户都拿手的事情。靠着种桑养蚕,去年该屯人均纯收入达12000余元,成为该镇有名的“富裕屯”。其实,如今的塘进屯种桑养蚕事业这么红红火火,还得归功于养蚕能手何...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