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柳城县洛崖知青城,当你尽情地沉浸在老建筑 、老街道 、老照片中回味“上山下乡”的激情岁月时,也许在不经意的某条老巷子,会碰到这么一位老者—— —他很复古,为了应景也许会穿上一套绿军装,但最常见的是白衬衫灰裤子的“知青范”;他很热情,不顾自己已年逾80,还整天带着一群群游客穿街走巷,讲解故事;他很好客,家中扩建过的会客室经常有应邀而来的游客……他叫严建文,是知青城内最受群众和游客欢迎的“活地图”。
严建文从小在知青城内长大。上世纪60年代初期,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来到洛崖时,严建文已经是洛崖村屯一名小学教师。相仿的年纪 、相同的文化程度使得严建文很快与知青们建立起良好的友谊,也成为他人生一段美好的记忆。“我总想着只要有机会,我就要把洛崖知青的故事告诉大家。”随着2009年“中国知青第一城”创意工程在洛崖启动,当时已74岁的严建文仿佛又找到了知青岁月的那种澎湃激情。他将自己收集到和所亲历的知青故事整理成册,并主动请缨担任知青城“修新复古”工程的顾问,对照历史材料和自己的记忆,一遍遍来回奔波,给相关部门提出设计意见,与建设方沟通精心打磨,力图将当年的知青氛围最真实地还原。
经过3年的建设,一个古朴 、纯粹且充满知青气息的知青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知青城知青街也迎来了第一批游客。看到游客们在一张张知青老照片 、一座座知青老房子前驻足流连,严建文又坐不住了,他决定免费当导游,给大家讲故事。从此,到过知青城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活地图”,听他讲上一回故事,比走几遍博物馆都了解得透彻。
比如那栋老房子曾经住了哪个知青,该知青为这里做了什么好事;又如这条巷子以前是没有的,是知青们群策群力建设出来的;知青们在洛崖码头边种的树现在需要 多少人才能合抱……知青们的故事通过严建文的介绍,在游客们的心中生了根 、发了芽,柳州 、柳城良好的城市形象也随着四方游客飘向全国。
渐渐地,严建文与“知青故事”成了大家游览知青城的“标配”。有些国外 、区外等地的游客还特地提前跟严建文预约,一些中小学校,也纷纷邀请他去给孩子们讲述知青的历史。
如今的严建文,除了给大家做免费导游外,还带头组织了知青城的卫生保洁队,积极参与维护知青城环境的美丽 、整洁。他说,只要自己还能动,他就会将这些事情一直坚持下去。
新闻推荐
板料村地处边远山区,是个山多屯多、地少人少的自治区级贫困村。2012年,来自市妇联的伏家远进驻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努力扭转村民旧的思维方式、经营方式、生活方式,高规格、高起点推进工作,唱响了整村...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