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南“虽然没懂这些好心人的名字,但要真心感谢他们!”20日下午,望着爱心人士冒着寒风返城的身影,柳城县凤山镇旧县村63岁的姜农文荣新心情特别复杂——值得高兴的是,爱心人士不断上门购买他的生姜,让他焦虑的是,地里还有大量生姜无人问津。(详见本报12月22日03版)这些年,类似的农产品滞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西瓜 、大白菜 、桑椹 、冬瓜 、甘蔗 、杏等先后在一些地方出现过滞销。每次出现滞销后,媒体都会发出呼吁,就会让很多市民爱心涌动,积极提供帮助。而相关部门也会提供力所 能及的帮助,积极寻找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解决问题。这些当然都不错。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媒体的呼吁还是政府的帮助,都是事后诸葛亮。
而在滞销的状态之下,既使媒体和政府提供的帮助再给力,也不可能让滞销的农产品卖出农民所期望的价格且难以销售一空。
在农产品滞销时,媒体和政府没有作壁上观,值得肯定与点赞。但我们必须反思的是,为何这些农产品会出现滞销现象呢?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供过于求当是根本原因。很多农民看到去年别人种植某种农作物,赚大钱了,于是,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窝蜂地扎堆种植,全然不管市场能不 能消化得了。
类似事件的连年上演,给农民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相关部门提出了期待,如何避免类似滞销的连年上演,是相关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就有很可能让农民丰产不丰收,从而打消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
因此,期待相关部门能搭建信息平台,切实解决好农民种植信息与市场需求不平衡的矛盾,让农民对某种农作物会不会出现“过度种植”的现象心里有数,避免一窝蜂。同时,地方政府也有必要引入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广订单农业,加大农超对接 、电商采购的力度,避免农民的盲目种植。
新闻推荐
你的优秀我们看得见 柳州市第六届农村优秀留守儿童参观柳州活动圆满落幕
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孩子在仪式中收到了礼物孩子们在弯塘小学图书馆进行阅读孩子们在参观工业博物馆孩子们在了解风雨桥历史孩子们在弯塘小学图书馆在园博园欢呼雀跃的孩子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