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丽丹
“我们院坚持审判工作服务大局,巧妙地做起了一套‘加减乘除\’法,延伸了法律职能,演绎出一场司法版的‘速度与激情\’。”2月19日,柳城县法院院长张华胜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该院审判执行水平快速提升,探索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做法和举措。
据了解,该院审判执行工作绩效考评连续两年排名柳州市第一。
长于做“加法” 提升司法便民服务
近年来,柳城县法院结合形势任务变化和法院工作发展需要,不断推进诉讼流程服务中心建设的“升级换代”,着力将诉讼流程服务打造成“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诉讼平台,使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周到,各项业务开展更为顺畅,人文关怀更加温馨。
现在,群众到法院找人、问事均有明显标志,有专人联系和引导,诉讼流程、进度信息、诉讼文书格式、法律法规可以现场查询阅读。
勇于做“减法” 简化诉讼繁琐程序
“多亏了法官帮忙,让我们很快讨回了工钱。”去年春节前,在柳城县某采石场打工的农民工卢某某来到柳城县法院,感激地对办案法官说。
此前,卢某某等21位农民工在柳城县某采石场打工。工作完成后,采石场老板因与他人有纠纷,无法支付卢某某等人的工钱。从保护农民工的角度出发,柳城县法院迅速启动便民诉讼“绿色通道”,通过简化程序和专职调解法官的释法说理,一天就促成双方当事人形成一致意见:采石场3天内付清62万元工钱给卢某某等人。
每年在元旦、春节临近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柳城县法院从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出发,对涉及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强化“绿色通道”的便民功能,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依法减、免、缓交诉讼费,切实做到“快立、快审、快结”。
善于做“乘法” 多元诉调无缝对接
“面对新形势,只有发挥司法机关能动作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建设司法延伸服务机制,才能回应群众对司法工作的关切与期待。”张华胜说。
从去年开始,柳城县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诉调对接专项经费,由县政法委牵头,法院与公安局、司法局、工商局、妇联等部门紧密合作,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网格化排查矛盾纠纷、远程网上立案、委托调解以及专职调解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形成全县覆盖、人员到位、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多元服务的网格化诉调对接新模式,为解决矛盾纠纷由单一诉讼向多元化解转变、由法院单打独斗向联合化解转变、由单纯审判向延伸服务转变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
该院的多元调解无缝衔接,不仅把大量矛盾纠纷问题化解在诉讼之外,减轻群众诉累,同时也减轻了法院的办案压力,实现双方共赢。
敢于做“除法” 消除诉求通道障碍
去年7月27日,柳城县法院借助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和网络工具,调解该县首例涉外离婚案,使异国情缘已尽的冯某和美国国籍的陈某和平分手,为这段跨国婚姻画上句号。
这也是该院首次采用网上立案调解。据了解,在接到案子后,诉调对接中心法官联系冯某,专门为其进行网上调解,又指导其进行网上立案。陈某从外地赶来柳城,从审核材料、双方核对调解笔录,签字领取离婚调解书,只用了1个小时就全部完成。
近年来,柳城县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大力推行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巡回调解的方式,把调解延伸到田间地头、社区和机关,不断拓宽调解、和解的工作渠道,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新闻推荐
本报柳城讯4月28日晚,柳城县森林公安局将查获的911只国家保护动物黄胸鹀(俗称禾花雀)放归大自然。当日,该县寨隆镇更祥村委黄垌屯村民发现,屯中有3名外地人所租的房间关着非常多的野生鸟,立即打110报警...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