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夫妇覃华和韦玉芳!有人说,两个人一起生活久了,会越来越离不开彼此,似乎只有黏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缺了任何一方都不完美。耄耋夫妇覃华和韦玉芳就是这样彼此依恋,无法分离的人。
“老伴老伴,老来作伴。”韦玉芳觉得,在家里,83岁的她和85岁的老伴不仅是老了做个伴,她还是老伴覃华生命延续的支柱。
○○记者周仟仟
他勇敢挥洒热血
覃华1931年出生在广西象州县百丈乡,母亲怀着他时,父亲就去世了。覃华1岁时,母亲改嫁,他跟随外婆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呵护,外婆成了他最亲的人,外婆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无奈命运多舛,覃华13岁时,外婆因病去世,他只能寄居在继父家生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覃华响应号召,加入了志愿军。1951年9月,覃华和战友离开广西,乘车北上;10月15日,他所在的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三八”线。为避免敌机发现,他们多是晚上行军,步行了整整32天才到达目的地。到了朝鲜后,覃华被分配到志愿军高射炮兵独立营,成了一名高射炮手。
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覃华,格外懂得生命的珍贵,觉得不能虚度此生,要拼命充实自我。1953年,覃华到南京高炮学校学习文化和技术,毕业后留校工作。
转眼过了10年,1963年,离家多年的覃华回到广西,在柳州医药公司工作。这一年,覃华32岁,但他顾不上自己的终身大事,一心扑在工作上。
她积极追逐梦想
韦玉芳是个地道的柳州妹子,1933年出生在柳城县大埔镇。由于韦玉芳的父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她很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并立志做一 个有追求的人,要凭真本事进城。
可好景不长,韦玉芳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但她并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升学时,整个柳城县只有几个人考上了当时最好的高中,她便是其中之一。
遗憾的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韦玉芳念完高二便退学参加工作,补贴家里。1951年,18岁的韦玉芳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从此在“城里”扎了根,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工作几年后,因为业务突出,韦玉芳被派往武汉学习,其间因为成绩优异,被评为一等学习模范。
身材高挑、性格开朗的韦玉芳身边不乏追求者。在那个年代,书信是表达爱意的常用方法,韦玉芳经常收到一大摞书信。尽管已31岁,但找不到合意的,韦玉芳不愿将就。
他们相守相依
1966年,经人介绍,覃华与韦玉芳相识。“她那时长得很好看,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覃华望着老伴,含情脉脉。
覃华身材高大,又上过战场,“眼光挑剔”的韦玉芳也相中了这个上进的青年,两个大龄青年迅速擦 出“火花”。他们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1968年,简单吃了一顿饭,与同事分享了喜糖,两人走入婚姻的殿堂。
由于婚后“造人”失败,他们没有亲生子女,两人更加珍惜彼此,多年来的相互依偎让他们几乎融为一体,她做饭他洗碗,她锁门他按电梯,她看书他下棋,他出门不带分文,她就是他的会计和出纳。
2010年和2011年,覃华因身体不好几次住院,严重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所幸他终于熬过来了。
出院后,覃华说话含糊不清,日常起居都要韦玉芳在一旁照顾,“他吃的药很多,什么时间该吃什么药,我都记得一清二楚,算得上是半个医生了。”韦玉芳表示,虽然老伴生活不能自理,但她每天都扶着老伴到公园锻炼。
48年来,他们早已习惯彼此相伴。现在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没有之一。
【“祺健杯·爸妈爱情故事大赛”将于每季度评选出一、二、三名“最感动爸妈爱情故事”并奖励。欢迎读者提供线索,可通过晚报热线2821100或下载柳州1号APP报料。】
新闻推荐
○○记者李俊晚报讯“请帮我交给余可舟,希望孩子早日康复!钱不多,一点心意,搭把手!”3月28日,本报09版以《爱跳舞的余可舟渴望爱心援助》为题,报道了柳城县凤山镇塘进村的4岁地贫女孩骨髓配型成功,但还差...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