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母亲节,我不禁思念起在柳城县乡下的母亲。
母亲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在我记忆中,母亲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还未分田到户时,母亲每天和男劳力干同样的农活,挣同样的工分,还变着法儿让生产队里分给自家的三分自留地源源不断地出产各种杂粮,为的是让她七个未成年的孩子填饱肚子;白天在队里忙活,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做布鞋、粘鞋垫,为的是让我们第二天能穿戴整洁地上学。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母亲更是铆足了劲,带领着一家人要发家致富。队里分了10亩水田5亩旱地给我家,母亲还嫌不够,她盯上了周边的荒山野岭,硬是带领全家在后山坡上开出了一大片土地,别人都认为那地种不出庄稼,母亲不信,她披星戴月地把坡地里的石头清理干净,开春便在那块地上种了木薯,在木薯垄上间种瓜和花生。
那年秋天久旱无雨,母亲动员全家,用牛车 拉水,靠着肩挑手提,硬是把几亩瓜全救了下来,收完瓜、花生,再撒上芝麻种子,木薯落叶和瓜叶正好充当了芝麻的肥料。等割完芝麻就开始挖木薯了,种出的木薯长如扁担。就这样,同一块地里一年里便收获了三茬,这不得不让乡亲们对母亲刮目相看。
最让母亲自豪的是,她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竟培养出两个大学生,这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确实不容易。那几年,我和哥哥上学期间所有的费用都是母亲带领哥哥姐姐们从地里辛苦刨出来的。但我从来没听到母亲有半句怨言。
母亲不仅养育了七个孩子,还带大了六个孙子。现在,我们都已为人父母,母亲也一天天老去,腰 也一天天地弯了,满头青丝早已花白,但她仍一刻也不肯歇息,洗衣做饭、种菜、摘蚕茧,整天忙个不停。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也说不出什么深远的道理,但她把吃苦耐劳、坚强的品质传给了我们,每次我想偷懒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坚定的目光,我便觉得无地自容。
每次受到病痛折磨时,母亲的话便在耳边响起:“孩子,挺住,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便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
感谢有您,母亲。
新闻推荐
近日,在龙头社区,柳州市、柳城县妇联“产业到家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的活动项目之一的家政培训“大篷车”正火热进行,为贫困母亲送上一份技术脱贫的大礼。活动中,广西“金绣球”巾帼家政服务联盟会...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