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已经离菜地越来越近了核心提示
“连续12年淡季不淡”,这是上世纪90年代,人民日报刊文表扬柳州市蔬菜供应的有力保障。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南菜北运,北菜南运,大流通开始了,菜篮子工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柳州市城郊的蔬菜基地不断被吞噬,农户们感叹找不到地方种菜了。
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柳州市蔬菜自给率降低,对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外面蔬菜运送不进来,将给市民生活带来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1.现状:找不到地方种菜了
几天前,记者来到静兰村。
在静兰村村委大楼前,记者看到,大楼周边的菜地不见了,很多村民的房子已夷为了平地。村支书告诉记者,村里的很多土地都被征用,过不了几年,这里就会成为楼盘了。
在村书记办公室,记者遇到了74岁的村民老兰。老兰是静兰村人,村民代表。老兰说,自分田到户以后,静兰村村民家家都是以种菜为生,经济来源也主要以种蔬菜为主;最多时,全村有蔬菜近两千亩。“我们的菜拿到市里卖,柳州的菜价就会下降。”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村里的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减少,目前,还有400亩左右。老兰家最多时种蔬菜14亩,目前仅剩4亩。很多村民不但没有了菜地,还得到市场买菜吃。
当天,记者驱车经过静兰大桥时,发现大桥北侧某楼盘旁边,有一大片菜地,面积估计不少于200亩。进入菜地,记者看到,这片菜地可以说是绿意盎然,喷淋设施非常齐备,地里的生菜、龙须菜等长势喜人,一男子正在地里采摘生菜。男子名叫韦船耀,鹿寨人,在柳州租地种菜已有七八年时间。最初,他租的是水南村的菜地,但仅两年,水南村的菜地被征用了,他转而到现在的柳州烟厂一带租地。不久,又因同样原因,菜地变成了楼盘、厂房。不得已,他在静兰大桥北侧,以每亩700元/年,租了2亩地,继续种菜。
韦船耀说,在这里租地种菜的都是外地人。由于天气寒冷,蔬菜长势缓慢,如果建大棚,情况就不一样了。“一个大棚投资上万元,这里随时可能被征用。
如果能够租种5年以上,我就敢建大棚。”他看着近在咫尺的楼盘,一边摘菜一边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估计,再过一两年,这片菜地也不能种菜了!”“城市周边应该规划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韦船耀认为,城市再怎么扩张,都不能没有菜地。
“这片菜地如果被征用了,我真不知道还能在市区周边哪个地方租菜地了!”
2.带来问题一:本地蔬菜供应不上
随着城市扩展,柳州市标准的蔬菜基地少了,柳邕农贸市场这几年的蔬菜,外地菜数量占了60%的份额,本地菜份额越来越少,且视天气而定。天气热就多,天冷就骤减。
“蔬菜不能自给,大部分要靠外地供应,价格越涨越高便不难理解了。”本月初,记者在柳邕市场采访时发现,寒冷天气致使市场蔬菜价格飙升,金针菇等价格甚至翻番。
市场负责人说,柳邕市场对蔬菜基地面积是非常关注的。
!一到天气异常,菜源紧张,这是什么原因?柳邕农贸市场负责人回答,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 的菜地面积逐渐减少,生产量也在降低。以前黄村、白沙、香兰、水南、柳东乡的窑埠村等村的菜地,现在多数已经硬化了。柳邕市场管理方年年都要下去收菜,发现周边的菜地面积在逐年减少。
“蔬菜作为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周边蔬菜少了,为稳定价格,就增加异地长途调运。”市场负责人说,长途调运,显然会产生很多相应的问题,比如势必会增加能源消耗,加大交通压力,形成一定的浪费,有时还会使蔬菜的品质降低等。
【分析】这位负责人认为,发展城
市,这没有错,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用地,不建地。应该对失去的菜地进行补充。政府可以给政策,比如给一些补贴 、种子,由农民去开发菜地,这才是比较好的办法。柳邕市场管理方在融水 、柳江建设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基地,正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据了解,我区做得较好的是田东县和田阳县。两县的做法是,通过政策扶持,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具体操作搞水利 、喷灌等设施。地是政府的,由农民使用,生产出来的蔬菜到政府指定的交易市场,按市场价进行交易。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打造蔬菜基地。现在,两县已经成为了我区南菜北调的基地。
3.带来问题二:外地蔬菜运不进来
保障蔬菜生产、增加供应,是稳定菜价的根本。每一个城市都要规定菜地的最低种植面积和蔬菜的最低产量,这是一条安全底线。低于这条底线,蔬菜供应就可能出现问题。
市蔬菜副食品公司负责人认为,尽管柳州的蔬菜供应没有明显短缺,但蔬菜基地面积却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长此下去,势必造成一定情况下一些品种短缺。正常年份,有外来蔬菜补充,看不出短缺;而在灾害天气,外地菜减少了,或者因交通问题进不来,短缺就凸显了。如去年,山西、海南等蔬菜输出大省出现灾害性天气,就扯动了柳州市蔬菜供应的价格神经。
【分析】“哪个城市预先留有一
手,蔬菜供应就没有大问题。”这位负 责人同样认为,蔬菜供应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比如,恢复一定量面积的蔬菜基地;谁占用了城市周边的
菜地,谁就应交占地费(土地法有规
定)。长沙收1.5万/亩,上海7.5万/亩,目前,上海市蔬菜自给率达到55%,这是相当不错的了。柳州的人口
如果达到160万,按人均3.3厘(0.033
亩)菜地面积,城市周边菜地就要达到4万亩以上。目前,柳州市城市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有多少,估计没有哪个部门讲得清楚。这位负责人估算有2.5万亩,其中有设施比较齐全的长年基地,也有季节性基地。“十年前,这个数字是非常清楚的!”过去,蔬菜副食品公司承担了部分政府功能,比如,要负责调查蔬菜基地生产 、上市量 、市场需求量 、天气等情况。每个月,本地蔬菜应上市多少,价格预测 、品种等,都有一个大致统计数字,这些信息政府都会及时掌握。
“社湾 、静兰 、门头等村的蔬菜种植面积都不大,两三百亩,看上去已经很不错了,喜人了!”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蔬菜公司负责人,他经常会到周边菜市看看,他发现很多菜地周边已经高楼林立;且种地的多是外地人,本地农民种菜的已很少了。
该负责人认为,城市周边的菜农素质都很高,且有一定科技文化基础。柳州在小区规划中,应规划农贸市场,让周边菜农生产出来的蔬菜有地方销售。“有了销售的市场和渠道,菜农才有种菜的积极性。”
4.应对:蔬菜面积已有规划
就解决蔬菜面积问题,市农业局一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市蔬菜
面积(含复种)为130万亩;产量170万吨,人
均0.5公斤/日,总量上是大大可以满足市民需求,其中以季节性蔬菜和莲藕、头菜、西红柿、芥菜、生姜、辣椒、苦瓜、黄瓜等外销型蔬菜多。
“人均0.5公斤蔬菜/日是指标,也就是说,每年180公斤左右/人均。”该负责人说,柳州市正在制定十二五“菜篮子”工程建设方案。方案基本确定,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0万亩,产量195万吨。建设完善且相
对稳定的5万亩(其中柳江2万亩、鹿寨2万
亩、城区1万亩 )城市蔬菜标准化保障基地,保障市区160万人口每人每天消费0.公斤的需求;建设一些大棚,如果一旦发生洪涝、冰冻等灾害,大棚可以快速育苗,保证灾害性天气过后尽快复栽上市;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建设柳江县莲藕、柳南区韭黄、柳江县葱蒜、生姜、融安县头菜、茄果菜、鹿寨县瓜豆菜 、淮山、芥菜、茄果菜等特色和优势蔬菜基地20万亩。
记者手记去年12月31日,市长郑俊康到柳州新闻网与网民互动时,有网民提问:政府将如何保证百姓的菜篮子品种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稳定?郑俊康明确表示,菜篮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柳州会加快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带动柳州市周边各县包括柳州市所属县范围的蔬菜尽快进入市场。同时菜篮子中涉及水产养殖的、蔬菜的、家畜的、鱼肉等都要一并加快基地建设。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柳州百姓的菜篮子将更加丰富和安全。
新闻推荐
冬天来了,柳江县成团乡的草莓成熟了。元旦的早晨,我们一家冒着严寒,兴高采烈地来到成团乡的草莓园。一下车,我便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冲下草莓地。放眼一看,从四面八方赶来采草莓的人真多啊!他们有的弯着...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