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赖柳生晚报讯“机械收割好,像我这样的‘留守\’老人,种植的20亩水稻,如果请人来收,时间要得多,成本也高。现在,有河南的农机手来这里帮我们收割,很省事。”昨日上午,在柳江县成团镇林江村水群屯的稻田边,56岁的村民韦继枝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讲了他请收割机来收稻子的情况。
眼下正是“双抢”大忙时节。连日来,从海南 、广东等地辗转前来柳州市各县收割早稻的河南驻马店的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为当地农民抢收早稻。这些农机手多为夫妻,加上雇请的帮工一道作业,收取相应的作业费,有效地解决了“三夏”时节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困 难,以应抢赶季节农业生产的需要。
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董永伟和吴直是夫妻。当天在田头,记者看到,董永伟驾机进行收割作业,吴直在田边和村民联系收割,谈好价钱,她用面积测量仪在稻田里量面积,这种有GBS定位的仪器很方便,绕着稻田走一圈,仪器上就有数字显示, 再经过相关的计算,要收割的面积就出来了,方便准确。
“我们去年买了这台小型的联合收割机,花了1.6万多,享受了政府补贴。由于家乡的收割作业少,我们就四处走动找事做。
一年中地北天南地跑,收割完自己家乡的小麦就往海南去,我们刚从广东过来。一年到头,除了付两个帮工工资和成本外,有七八万元的收入,这样以四海为家,不容易呢。”记者在采访中,吴直爽快地说。
记者驱车回程时,在洛满镇凤山村,路边有两辆豫字头标牌的小卡车停着,车头和车身都晾晒着洗过的衣物。一旁还有几人在为一台收割机进行维护。经了解,他们也是董师傅的同乡。机主叫刘海清,他爱人刘婷也随行一同做事。
新闻推荐
发现不妙加油欲冲卡做贼心虚老司机死火 一伙偷车贼在官塘收费站栽了
□记者孔德芳通讯员覃清珍黄克“冲!”7月28日下午4时13分,市官塘收费站的通道栏杆即将放下,一辆银灰色的五菱高顶篷里突然传来一声大喝,“冲!”。然而车子还没来得及启动,司机的脑门已被眼疾手快的民警...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