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喻芬实习生杨贝贝陆丹如果把金磊村比作一个瓶子,覃木英家就是瓶口—— —进进出出的人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旧时候,金磊村最高的那个炮楼就在她家老屋后面。每天,金磊村的阿奶阿公就坐在这里,或聊聊天,或打打牌,最重要的,他们是金磊村的“老人守家团”—— —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剩下的不是老的就是小的,在覃木英老人的带领下,几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就组成了“守家团”。
白天黑夜,覃木英家门口都坐着阿公阿奶。莫看他们人老眼花、弱不禁风的样子,这些年来,金磊村不仅平安无事,而且成了柳江县的文明村,没有出现过赌博、吸毒人 员,这也得益于他们的守护。
“老人守家团”不仅仅守护家园,更重要的责任是教育好孩子。最令阿公阿婆骄傲的是,金磊村的孩子走出去,个个都遵纪守法,努力上进。
“风云一号”覃木英
19岁嫁到金磊村,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金磊村妇女主任、大队干部、村指导员,曾负责安排全村500多人的伙食—— —在金磊村,覃木英从年轻媳妇变成垂暮老人,60年来一直是金磊的“风云一号”。现在,78岁的她还是成团镇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成员,“老人守家团”的带头人。
两年前,覃木英从楼梯摔下来,落下了颤抖的毛病,手不停地抖,说话时嘴巴不自主地哆嗦。尽管这样,她还是闲不住:“我就怕这些娃仔学坏了……”只要发现哪家的孩子有不好的苗头,她必定带着阿公阿婆上门教育。几十年下来,金磊村也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的小孩做错事,长辈们都要上门进行教育;否则,就是失职了。
去年,覃木英主动提供自家的老屋给村里建设农家书屋。覃木英在村里绝对是铁腕人物,年轻时她掌管的资金,做到少用钱多办事,办实事。
她铁面无私,不允许挪用和多吃多占,受到大家的赞扬。每次开运动会,她都从自己家中煮一大锅开水,端到运动场。
她还每天早上带领奶奶队晨练。
“金牌教练”韦祖光
除了“文化村”,近年来,金磊村还荣获了一个称号:“体育村”。“老人守家团”不 仅仅是守护家园,老人们深知教育孩子的门道,“年轻人没有事做,就会搞鬼搞怪。多搞些活动,他哪还有精力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喽……”81岁的老人韦祖光笑呵呵地说。
韦祖光把村里的残疾孩子组织起来进行康复训练,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孙子培养成了游泳冠军,韦祖光因此被人们称为“金牌教练”。
韦祖光年轻时曾是大队民兵营长、体育骨干。他的孙子韦敏民在八九岁时,村中流行小儿麻痹症,好几个孩子都不幸患病,韦敏民双腿落下了残疾。刚从医院回来,韦敏民双腿软绵绵的,连床都下不了。后来只能用手撑在凳子上,艰难地挪动着走。韦祖光 常常伤心地流泪,思忖着怎么帮助孙子。
他将村里的残疾孩子招集起来说:“一定要锻炼,否则就真的废了。”刚开始,孩子们年龄小,吃不了苦,练几下就不愿意动了。老人们看到后,都一个个地鼓励他们坚持锻炼,覃木英对孙子说:“就算是扶着门槛、墙壁双腿跳着走几步也是好的。你现在不走,将来你生活都成问题!”韦祖光则把孩子们带到金磊河里,“水里更适合这些孩子,他们可能会舒服些。”刚开始,韦敏民不愿意去,但爷爷坚持要带他去,就是冬天也去。隔壁熊柳明也是小儿麻 痹症患者,病情稍微轻一些,他也跟着韦祖光一起去游泳。
后来,不需要爷爷带着,他们自己也去游。体育锻炼强壮了体魄,改善了病情,韦敏民后来能够站立行走,曾两次参加自治区举办的残疾人游泳比赛,还获得了金牌。他还曾代表广西到西安参加全国的比赛,获得了铜牌。
新闻推荐
小记者柳江县第二中学2011(10)班韦玮漫长而又充实的暑假结束了,我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学期。新的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开学了,我告别了熟悉的母校,踏进...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