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杨贝贝走进韦金波家,一眼就看到迎面墙上贴着的20多张奖状,在这间堆满竹编制品的作坊里特别显眼。“哟,恁多奖状,哪个的?”百朋镇文化站的韦元柳老师一眼就看到了,好奇地问。
“我大仔的。”韦金波的妻子做着手中的活,低声回答。
“成绩不错啵,读几年级了?”“今年毕业了,没考上。”“不会呀,凭他这个成绩,考上柳江中学没有问题咯。”这位妈妈闻言低下头,极力不让眼中的泪水掉下来。
奖状的主人阿杰(化名)今年15
岁,20多张奖状里有“三好学生”奖 、学习优胜奖等—— —这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但他今年连高中都没考上。
韦金波戴着大口罩,穿着蓝色的长袖工作服,坐在门口用机器切割做 鸟笼的竹材,飞扬的竹灰沾满头发 、身上。他的妻子和父母则在屋里手脚不停,屋里堆满了竹编的半成品鸟笼,以及原材料。说起阿杰,他们都默不作声。看得出,这个孩子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郁结。
当妈妈的似乎不愿意多说,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得知,阿杰已从一个优秀学生变成了一个网瘾少年,“他天天去上网玩游戏,疯了一般,怎么说都不听。我和他爸去找过几回,拉回来用竹鞭打,打得肉都陷下去弹不起来……可是没有用,他还是要去。着魔了。”小学五年级前,阿杰一直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而且成绩优异,村里人都对韦金波夫妇有这样一个儿子羡慕不已。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韦金波夫妇决定到外地打工,“自己辛苦点,想多赚点钱供孩子读书呗,将来读高中 、读大 学”,阿杰妈想起往事一阵心酸。
夫妻俩在阿杰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离开了家,把大儿子交给家里的老人照顾。“孩子才十一二岁,做妈的哪舍得丢下咯,但是没有办法呀!”屋里很闷热,满地的竹屑,还不能开电扇,阿杰妈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汗珠随着发梢往下落。她神情落寞,看得出这位母亲心里很痛,“我们这边也有好多人出去打工的,孩子都是给老人看管。”在外地打工的日子,阿杰妈非常挂念在家的大儿子,但是却很少打电话回家,“也不知道说什么,而且打电话还要花钱。”阿杰妈说,“阿杰在家不大和老人说话。老人平时只是做饭洗衣,他们不知道孙仔在学校的情况,也很少问他。”直到有一次,老人很偶然向阿杰妈说起:“孙仔经常一整天都不见人,班主任几次说要见家长。”她才意识到儿子变了。
“哪想到,他迷上了上网。经常到镇上的网吧去上网,成绩一落千丈……”没得法子,夫妻俩只好放弃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回家做鸟笼卖。“以为在家就可以管住他,哪晓得,根本不听。恁大的人,不读书,也不做事,除了睡觉,就是去网吧。真不知道,网吧怎么有恁大的吸引力。”看到大儿子迷恋上网,夫妻俩非常伤心,想了很多办法拉儿子回头,都没有用。他们甚至想请心理医生治疗儿子,“是不是因为我们外出打工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他才变成现在这样?”本是想为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却事与愿违,以前乖巧懂事的孩子如今变成了“问题少年”。
当妈妈的既迷茫,又自责。
他们还有一个5岁的小儿子。
韦金波妻子说,无论如何,也要看管好小儿子,不能再让他变成哥哥这样。 我们采访时,韦金波隔壁家的
小女孩小花(化名)边吃冰激凌,边
站在门口好奇地向内张望。这个8岁女孩今年才上一年级,脚趾甲涂着鲜艳的粉红色指甲油,特别刺眼。不远处,背着孙子的老人站在自家门口摇晃着身体,两岁多的孩子也极力伸头往这边人多的地方看。
从外面过来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我们问:你们村上有网吧吗?”两个男孩摇摇头说:“我们没有去过网吧。”
新闻推荐
《记者走乡镇》大型系列报道柳江县之百朋镇 驼背练哥教全村人做鸟笼
韦祖练是甘村编制手工艺第一人甘村人几乎家家户户做鸟笼□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杨贝贝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62岁的韦祖练本不是甘村人。上世纪80年代初,一心想要摆脱贫困的他从大山深处的尧治村走出...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