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杨贝贝传说,古时候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常常在这个临河的小村歇脚、中转,儒栈因此得名。儒栈人一向崇文尚学,以“儒”为荣,然而,文人、儒生似乎总是与这个屯失之交臂,这么些年,也只出过一名大学生。不过,让儒栈屯名声大振的却是龙舟—— —儒栈屯绝对是“龙舟控”。去年,他们获得柳州市龙舟比赛第六名,锦旗赫然挂在祠堂正中最高处,村人爱龙舟之甚可见一斑。
儒栈屯依傍柳江而建,村中70户人家几乎都姓姚,从哪一年开始赛龙舟已没有人说得清楚了,但大家都热衷于此。村中的祠堂里,墙壁上贴着为龙舟赛捐款的名单,几千几百元不等。
每年龙舟比赛,在外地打工的人只要听到召唤,都会请假回来。因为假期需要半个月以上,一些人甚至为此丢了工作也愿意。60岁的姚能彦是儒栈屯龙舟队的上一任队长,他说,说起我们村划龙舟的历史那就长了啵!以前没有龙舟,我们还划渔船比赛呢。”这天下午特别闷热,听说记者来采访龙舟队,几个放假在家的男孩女孩也凑了过来。45岁的姚光礼听到家人的喊声,手里拿着工具从地里走出来,身上的红背心正是参加比赛时 穿的28号。两年前,60岁的老队长姚能彦御任,姚光礼接任。“我们村龙舟队次次都要拿名次的。去年为什么只拿了个第六名呢?是因为队里正在进行新旧交替。一些年轻的队员手有点生。到明年我们就狠了啵!”今年端午节,儒栈屯参加了市里举办的龙舟比赛没有拿到名次。姚光礼只是说比赛前练习太少。
和粗壮高大的姚光礼比起来,20多岁的姚陆昆显得有些瘦弱,细细长长的,让我们误以为他不是龙舟队的,“没有啵,我是39号啵。不要以为我瘦就没有力气,没力气哪划得?”据说,儒栈屯龙舟队员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6岁。去年开始,姚光礼有意换血,把年龄大的队员逐渐换下,划龙舟是一个非常要力气的重体力活,掌舵、打鼓、划船,需要26个人,还有10人是候补。现有36个队员,都是村里的青壮年。最小的是我仔。”村里新买的一艘龙舟和一艘旧龙舟都摆在老队长家旁边的空地上,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大家还专门搭了一个棚子,上面盖的是石棉瓦。儒栈人龙舟情结浓厚,据说这个新舟花了11000元,专门用于比赛,平时训练就用旧的,“这艘旧船当时也花了4500元。”在儒栈,每年的龙舟比赛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比过年还要热闹。”姚光礼说,比赛前的一个月,龙舟队就开始训练了,“二十多人要把动作练得个个一样,把力气用在一起。你讲难咩?”
新闻推荐
□记者邓鹏彬晚报讯14日,由自治区发改委和自治区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在柳州市组织了柳江红花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专项竣工验收工作。验收组通过现场勘察和听取汇报,认为安置点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