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闻 柳江新闻 柳城新闻 鹿寨新闻 融安新闻 融水新闻 三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柳江新闻 > 正文

谁来接过爱心接力棒?

来源:柳州晚报 2011-10-18 02:08   https://www.yybnet.net/

丁丁和当当站在家门口,等候妈妈回来。'''今年8岁的丁丁和当当是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 —父亲去世,母亲是艾滋病携带者。近70岁的刘阿婆觉得这两个孩子可怜,便源源不断为孩子送去爱心。但是,想到孩子母亲病情的不确定性和自己年岁增长,刘阿婆拨打了晚报电话,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让爱心能够延续……

□记者雷媛媛罗世华日前,在刘阿婆的带领下,记者前往柳江县一个村庄走访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与一个不幸的家庭结缘

刘阿婆讲述了与这个不幸家庭结缘的经过。

2008年清明节,她从市区回到柳江县老家扫墓。与老家人聊天时,亲戚无意中提到一件“小事”:村中年轻仔阿庆因吸毒患上艾滋病死了,留下老婆和一对年幼的双胞胎儿子。他老婆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一个80岁的老人,“吃都困难,好可怜”。

听罢,一向爱管闲事的刘阿婆动了恻隐之心。扫完墓回来,她马上让亲戚带她去看望这一家人。她至今还记得初次见到那令人心酸的一幕—— —一名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步履蹒跚,双手牵着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孩子脸上和衣服上粘着黑糊糊的污渍。

这家人老小都挤在一间狭窄的老房子里,房屋年久失修,潮湿阴暗,屋顶的瓦片碎裂掉落,屋内凌乱,衣柜的拉门已经掉下来。

孩子的母亲阿晴白天下地干活,只能把两个孩子托付给80岁的老太。

孩子和老人早中餐就是白粥和酸。刘阿婆从亲戚家拿来扣肉和鸡肉给孩子吃,看到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刘阿婆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离开时,刘阿婆给两个孩子留下200元钱。老太很激动,让两个孩子给刘阿婆跪下 来,认她做“姑奶”。一声“姑奶”让刘阿婆从此多了一份牵挂。

比起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刘阿婆更担心的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孩子的父亲患有艾滋病,会不会对其亲人造成影响?同年,刘阿婆带着阿晴和两个孩子到疾控部门去做艾滋病毒检测,结果有喜有悲,阿晴的检验结果呈阳性,两名孩子没有受到感染。

为了这个家四处收破烂

“这些年,我都快变成收破烂的了。”自从2008年开始,刘阿婆与阿晴一家结缘后,老人十分心疼两个孩子。隔三差五,刘阿婆就往老家跑。

每次回去,她就直奔双胞胎家。每年开学和春节,她都会给双胞胎兄弟一些钱,让他们添置文具和新衣。双胞胎家里,小到一个杯子大到电视机,多是刘阿婆从城里搬来的。

2009年,刘阿婆了解到阿晴种葡萄需要用纸包果实。为了帮她省下材料钱,刘阿婆跑到单位大楼,一个挨一个办公室去收集旧报纸。别人好奇,她有退休金,而且子女工作稳定,怎么还要这么辛苦赚“外快”呢?“我这是献爱心用的。”听刘阿婆说了此事后,单位员工很感动,保洁员还主动为她搬报纸。这一次,老人从单位楼层收集到了150多公斤旧报纸。

报纸收来后,运送到柳江却是一个大问题。刘阿婆腿脚不便,走路都一瘸一拐,要坐公交车搬运150多公斤的报纸,不是易事。正当老人为此发愁时,她听说来宾市的同系统职工在柳州培训,老人便找到这些职工。

一听说老人要运报纸去做好事,这些职工很爽快地答应了,培训完后免费为老人做“车夫”。

日前,刘阿婆与记者前往阿晴家时,老人也提着大大小小十几袋东西,有电风扇 、木板 、锅 、白炽灯管 、边角石料 、旧报纸,还有吃的,洋葱 、两瓶可乐等等。每袋东西里都装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给阿晴的焖锅”“两个娃仔的可乐”……刘阿婆叫记者将这些东西全部搬上车。她解释,这些东西是她平时从亲戚朋友或单位大院里收集来的,这个风扇是工友家的,都装空调了,就不要风扇了,还可以用,我就拿回来”。前几天,单位食堂装修,把这些旧灯管拆下来,其实还可以用,捡回去给他们家用。”两块木板也是捡回来的,很平整,可以给双胞胎当书桌。”“对城市人来说没用了,对他们却是宝贝。”刘阿婆说,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这些东西在农村还有用处。像这样大包小包往乡下搬东西,刘阿婆已不知做了多少次。“都是能用上的东西,帮一点是一点,算下来也能省不少钱,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娃仔不容易。”刘阿婆说。

时时刻刻关心孩子成长

当天,记者一行进入村子时,村里小学刚好放学。一对背着蓝色书包的小男孩看到刘阿婆时,大声叫了起来:“姑奶 、姑奶。”两个孩子蹦跳着追着车一路小跑到家门口。刘阿婆的到来,令两个孩子很高兴。刘阿婆介绍,这就是双胞胎兄弟丁丁和当当。

双胞胎兄弟告诉记者,这几天妈妈回外婆家借钱去了,他们不会做饭,为了不让他们挨饿,妈妈购买了一箱方便面,每天他们就靠泡方便面充饥。

两个天真的孩子说,能吃上方便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刘阿婆拿出两大瓶可乐,双胞胎兄弟一看到可乐,高兴极了,兄弟俩每人拿一瓶可乐用力摇出很多泡泡。

当天,刘阿婆还找到两个孩子的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老人说,物质之外,她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她爸就是不学好,两个孩子可不能学爸爸”。上次回来时,碰上两个孩子上学不在家,她给孩子留下了字条:“要听老师和长辈的话,有时间多练字 、多打球。没有爸爸就要自己努力,有奋斗的目标,将来去当警察。”这张字条还保留着。刘阿婆又给两个孩子唠叨起来:“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长得高高的壮壮的,将来去当警察,好不好?”弟弟当当兴奋地回答:“好!”这几年,刘阿婆还给孩子送去篮球 、足球 、羽毛球等体育用品,她说:“有一项体育爱好,孩子不会轻易去做坏事。”刘阿婆还说,平时,也有人听说是艾滋家庭的孩子后,劝她“别去了”。老人不同意:“艾滋没有什么可怕,普通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染。”自从接触阿晴一家后,刘阿婆还学了防艾知识,教阿晴和两个孩子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盼爱心人士帮帮他们“这几年多亏了姑奶,要不然我可能过不下去了。”阿晴说,丈夫从小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奶奶抚养长大。丈夫离去后,这个家就全靠她一人。家里田地少,主要收入就靠种两三亩葡萄,除去成本外,刚够温饱。

得知患病后,阿晴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深受打击。丈夫去世后,不少人都劝她,不如把孩子送人,对孩子对她都好。她舍不得:两个孩子就是我唯一的希望,我能撑到现在就是为了两个孩子。”如果能等到两个孩子长大就好了。”这是阿晴最大的心愿。

她也考虑过最坏的结果,万一自己说走就走了,留下两个孩子谁来照顾?她娘家生活也不好过,丈夫这边没有直系亲属。刘阿婆年纪大身体不好,我们欠她太多,不能再拖累她。”前不久,阿晴家的旧房子因年久失修倒了,母子三人现暂住在村民家闲置的房子里。近来,阿晴拖着瘦弱的病体,四处借钱建房子,“趁着还能干,就把房子建起来,万一有一天我不在了,孩子们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看到阿晴东奔西走筹钱建房,刘阿婆很心酸。她总是念叨着:“我年纪越来越大,现在走路都困难,到时想帮也无能为力了。”她希望有好心人能接过这根爱心“接力棒”,帮助双胞胎成长。“只要经常去看望他们 、每年开学的时候资助一些费用就够了,关键是让这对不幸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刘阿婆喃喃说。

(文中阿晴、阿庆、丁丁、当当

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记者走乡镇》大型系列报道之柳江县流山镇 淹没在甘蔗林里的烈士墓 随着年代推移,知道他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

□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穿过喧闹的市场,沿着一条和市场垂直的街道走到尽头,便是一片种满甘蔗的土丘。蓝恩华就躺在甘蔗林中———翻开一垄垄茂密的甘蔗,这座水泥冢静静地卧在泥土上。一人多高的蔗林不...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她懂得沟通交流2011-10-26 02:02
评论:(谁来接过爱心接力棒?)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