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自晚报刊发
了《河南小伙网
上寻亲人》一文后,晚报热线电话2821100就不断接到认亲者的电话。其中,“宝贝回家”网站的管理员小梅在“柳州晚报西哥”的微博称,他们网站里编号为20365的寻亲宝贝,与程朝阳的特征十分吻合,想推荐寻儿的丁氏夫妇与记者联系。丁氏夫妇?记者突然想起,在小梅提供信息之前的几个小时,2821100也接到了一名丁先生的电话,他很有把握地说河南小伙子可能就是他寻找了23年的儿子,两人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喉咙上有个疤痕。经过记者电话核实,小梅推荐的丁氏夫妇,正是那名丁先生与妻子。程朝阳真是丁氏夫妇的儿子丁盛吗?昨天一大早,在柳江县公安局拉堡派出所所长韦炳密的帮助下,记者在派出所见到了丁氏夫妇,并帮助他们联系上河南小伙子程朝阳。
会有意外惊喜在等着他们吗?
颈上疤痕是吃马蹄卡气管做手术留下的
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但记者见到丁氏夫妇那一刻,发现他们脸上却是写满了激动与兴奋。
“我叫丁楚才,64岁了,我爱人练华珍,54岁,我们共育有一儿一女,我认为晚报上这个寻亲的河南小伙子程朝阳,就是我丢失了23年的儿子丁盛……”见到记者,丁先生从身上拿出那张刊登着程朝阳照片、寻亲文章的晚报,说这张报纸对他来说可是宝贝,说小伙子怎么看都有几分像自己,其爱人练女士更是看得仔细,称他们儿子丁盛的耳朵下部比常人稍稍弯曲,这小伙子的耳垂也貌似。
当初丁盛是如何丢失的?丁先生说,从“宝贝回家”网站显示的资料上就可一目了然—— —姓名:丁盛性别:男出生日期:1984年11月22日失踪时身高:70厘米失踪地点:广西柳江县拉堡镇拉堡小学内失踪人特征描述:脸型稍圆,颈部位置有开刀迹象疤痕。
其他资料:1988年12月16日9点钟左右,丁盛带妹妹还有其他3个小朋友去拉堡小学玩单双杠,10点多的时候自己回到家中,没有把小妹带回家,被妈妈大骂一顿,妈妈让他出去找小妹。可他出去以后,一直没回来。那天正逢镇上赶圩,爸爸11点半下班见儿子还没回来,发动亲属到处寻找,找遍了整个镇也没有找到,便在柳江县拉堡镇派出所报了警,在电视台 、报社等媒体也发布过寻人启事,均没有任何回音。因孩子失踪时年纪小,不一定记得父母的名字和家庭住址,但应该记得周围的人都
管他叫丁倒(音)。
注册时间:2010年8月16日把这个登记信息对照晚报的报道,确实有点吻合,特别是颈部上的疤痕。丁先生说,儿子颈脖上的疤痕是因为他在1岁的时候吃马蹄时不小心,马蹄卡在了气管里,是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做的手术。
曾经在21年前误认过儿子至今养着
回想寻找儿子的艰辛,丁氏夫妇眼眶都湿润起来。“儿子失踪后,我们整整找了一个星期,哭了三天六夜。搞笑的是,后来我们竟误认了一个儿子回来,至今在家中跟着我们生活。”儿子也有误认的?还真有点不可想像。丁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失踪后,他们多次找到电视 、报纸等媒体帮忙寻找,在儿子失踪两年后的一天,有人联系他们,说广西平南县六城镇的一个农妇在村边捡到了一个孩子,其相貌特征有点像他们。
“我们立即动身去了,那个孩子年龄与我儿子倒是吻合,颈部倒也有一处白点,当时我们有点怀疑,也可能是因为思儿心切吧,就自我安慰说可能疤痕久了就成那样,于是在妇联及有关部门的确认下,孩子就跟着我们回到了家,从此他的身份就成了丁盛。
“后来又是怎么发现他并非亲生儿子的?”记者问。
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全国公安部门打响了“打拐专项斗争”,被拐儿童认亲可以到辖区公安机关进行DNA验证,丁氏夫妇为了解开当时留在心头的疑虑,便带着“丁盛”去做了DNA验证。结果出来了,怀疑变为了现实,他们属非亲生关系。这个时候,“丁盛”才告诉他们,其实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前被一对没有生育的夫妇从柳州市河南桥头将他拐到家里养育,不想他的到来竟给那家人带来了“大喜”。那对夫妻有了亲生儿子之后,对他另眼看待,当佣工来使用,且不让他离开。他共跑了三次,才成功脱离了那个家庭,后被平南县六城镇的那个农妇好心捡回家。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母亲身材胖胖的,父亲则是个大胡子。
善良的丁氏夫妇深知丢失儿子的那份心痛,于是决定为这个误认的儿子寻找亲生父母,他们甚至不惜成本找电视台、报纸帮忙,但至今仍未能如愿。后来“丁盛”自己也觉得这个名字不属于自己,他在成年后就自行到公安机关改了名。
自从做亲子鉴定后,丁氏夫妇的心结又起:儿子啊,你到底在哪里?
视频聊天让双方更觉得疑似
丁氏夫妇在与记者的聊天中,越发觉得“程朝阳就是儿子丁盛”,希望记者能联系他,让他们谈谈。记者拨打了程朝阳的电话,将情况告知,电话那边的他顿时激动万分,建议通过网络视频细细聊一聊。
由于丁氏夫妇不会用电脑打字,记者便为他们代劳。
程:经过这段时间的回忆,依稀记得当时我是为去寻找妹妹被拐的,不知道丁盛是如何走失的?丁:丁盛跟妹妹及老表们出去玩,回来时却是一个人,我就骂他怎么把妹妹不一起带回家,就叫他出去找,还说“如果找不回来你就死”!现在想起来很后悔,当初干嘛要讲那句不吉利的话!程:奶奶说我当时到她家的时候是冷天,丁盛丢的时候是几月份,穿什么衣服的呢?
丁:是1988年的12月16日,那年的柳州特别冷,失踪那天他身上穿着一件红色薄棉袄。
程:没错,是的,就是。
丁:父亲是烧锅炉做酱油、做煎饼的,母亲则经常跟姨妈出去卖煎饼,有这个印象吗?程:这个倒记不得了。家里是否有3间房?好像不是有田地的那种?丁:家里住的是单位集体房,二楼,一排过去的,一间挨着一间,家里没有田地,是镇上人家。
程:虽然我记忆模糊,但好像就是你描述的那样。还有,我记得有一次曾经打碎过人家的玻璃,有这件事吗?什么原因?丁:有过,那时镇上的人买糖是限量供应的,有的人为了多买几份,大人们就叫你们几个小孩子帮排队,结果排队挤来挤去,你把人家的玻璃打碎了。
程:真的吗?我太激动了,那么多吻合的地方,难道真的有奇迹出现?…………聊着聊着,记者发现,视频里的程朝阳不经意地抹了抹眼睛。程朝阳说,他此时此刻非常激动,他从视频里看到大叔和阿姨的样子,觉得自己的鼻子很像阿姨,额头有点像大叔。随后,他在视频里特意“展示”了颈部的那道疤痕,然后又侧过脸来让大叔和阿姨看看他的耳朵,是不是有点像他们儿子丁盛的那样。虽然视频不是很清楚,但丁氏夫妇却激动无比,让记者帮忙发送“你可以来柳州跟我们做个DNA亲子鉴定吗?”的请求。经过沟通,程朝阳答应了,他说很期待奇迹的发生。
为了成全这桩好事,韦所长决定为丁氏夫妇和程朝阳向上级领导申请特事特办,以最快的速度来揭晓这个被许多市民关注的寻亲答案。
新闻推荐
小记者箭盘山小学06(1)班潘喆昕11月26日这个艳阳高照的日子,我们70多名小记者一同相聚柳江县基隆小学,将我们的爱心进行到底。在基隆小学,“爱心连着我和你”———柳州晚报小记者献爱心活动正在进行...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