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众流下眼泪
认亲现场
小翔对着镜头做鬼脸
给父母敬茶
丁盛抱着儿子和母亲痛哭
爷爷奶奶抱着孙子,孙子显得还有点陌生
□记者邓鹏彬见习记者郑凯张捷李天雄
回家感觉真好!在昨天的丁盛认亲仪式上,很多与他素不相识的人看了晚报后也赶到现场,共同见证这个“拉堡仔”回家的难忘时刻,欢笑、掌声和泪水在这一刻交织。
比电视剧还要跌宕起伏
“血浓于水,我看了晚报报道后,真为丁家人高兴,23年的离别终于盼来了相聚。”家住拉堡镇的韦女士轻轻地擦去眼角的泪水,她说,这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感觉比看电视剧还要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大海捞针式的寻找,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变成了可能,创造了这次寻亲奇迹!“看到丁盛回家,我的眼眶也湿了。”初为人父的刘先生把儿子扛在肩膀上,一起来看丁盛回家。刘先生说,他的儿子现在两岁多了,在做了父母后,才知道儿女对父母的意义,血脉相连,就像一首歌里面唱的: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我一定要去恭喜他们
在人群中,一名身材稍显矮小的阿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双脚踏在三轮车上,伸长脖子盯着台上,试图从人群的缝隙中看丁盛一眼,许多群众也都踏上三轮车的后座,让自己的双眼收录下这感人至深的一幕幕。
“我现在才知道,《柳州晚报》帮找回的是我老邻居的仔!明天我一定要去恭喜他们!”阿婆抹了抹眼睛,露出满脸的笑容告诉记者,她和丁盛的外婆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当年丁盛被拐卖时,他们一家人什么地方都找过了,这些她都看在眼里。23年以后,丁盛能回来那就是个奇迹,台上主持人说得很对“点滴爱心汇成暖流”,遇到这种事情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简直是一部感人“电影”
“我有点激动,这场面真的很感人。”“热烈欢迎丁盛回家……”昨天下午,当丁盛用亲切的声音向乡亲们问候时,大家纷纷含泪鼓掌表示欢迎拉堡仔回家。
柳江县拉堡镇的退休干部蓝庆忠热泪盈眶,观看了丁家团聚的整个过程。蓝庆忠是晚报的忠实读者,从刚开始出现的程朝阳,到现在证实后的丁盛,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位读者的心。“就像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感谢晚报为老 百姓办成一件件实事。”蓝庆忠建议,如果把半个多月的寻亲历程刻成光碟,相信会有更多人感动,引起更大的社会反响。
在活动现场,还有不少人从市区或是外地赶来观看。
家住北雀路的唐女士激动地说,终于等到了故事的结局,祝福丁盛一家幸福 、团圆。今天收获的不只是一份感动,更多的收获是认识到通过媒体的平台,可以做成许多事。
“如果能通过报纸 、电视 、网络等媒体,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找亲人,相信他们肯定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唐女士告诉记者,晚报给寻亲之路开了一个好头,希望正在寻亲路上的人能走到一起,集众人的力量让爱心传递,还在外乡漂泊的人尽快与亲人团聚。“如果把这次寻亲之旅看作是一部电视剧,希望它还有圆满的续集……”
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好事
带着黑色的墨镜,穿着蓝色的运动服,一个人骑车从市区来到拉堡人民广场的寻亲现场,“为的就是见证这离别23年后一家人再团聚的一幕。”家住柳州市鱼峰区的吴先生说自己是这个故事最忠实的“粉丝”。
“一来想看看这个河南小伙子的真相,二来也想沾沾他们的喜气。”吴先生说自己一直很关注寻亲这件事的进展,“从程朝阳在柳州寻亲,到众多的人帮忙寻找,再到他本人来柳验DNA,最后出结果,仿佛就是一个情节曲折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后却是一种无形的亲情力量,把这个人和这个家庭最终联系在了一起。”吴先生说,“这个故事的主角虽然是程朝阳,但是却有很多的记者 、警察 、志愿者 、市民参与其中,这样故事才有了一个美满的结局。他们的故事,对家庭来说是喜事,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好事。”
(本活动图片均为记者黎寒池见习记者邓华
记者邓鹏彬摄)
新闻推荐
“丁盛寻亲”余音未了 ■全国近百家媒体转载■失子家庭看到希望,纷纷来到晚报请求帮忙寻找孩子
丁盛抱着亲人痛哭□记者喻芬晚报讯这是人间的奇迹!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宝贝回家网等全国近百家媒体纷纷报道、转载,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被拐23年之后,河南小伙程朝阳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仅用半...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