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柳江县第二中学1109班 吕宁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树立了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好榜样。自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3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全民学习雷锋精神,时至今日,这种热情依然不减。
步入了21世纪,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习雷锋的行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单调。某日下午,在我班老师的号召下,同学们组织了学习雷锋的相关活动,并把通知写在黑板上,写完之后,我仔细阅读了通知内容,除了时间、集合地点略有差异之外,项目大都相同:扫大街的占了约50%,去敬老院探望老人也达到了50%。也就说,这两样活动参与人数所占的比重几近相同。在生活如此多样与丰富的时代,我们能够做的好事就只有这两件吗?实则不然,我们可以把“学雷锋”做得更有意义:我们可以深入校园,宣传雷锋,弘扬雷锋事迹,让同学们认识到“雷锋”是我们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走进社会,拾起路上的垃圾,给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以劝告;我们可以服务班级,为班级做一次义务劳动,为班级添置一些劳动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为同学们讲解题目,为父母倒一杯水……这都是雷锋精神—— —奉献的体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三月学雷锋,春风吹着我们,使我们心头充满暖意。
让我们携起手来,摒弃为“学雷锋”而学雷锋的思想,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给予他人帮助吧!
新闻推荐
乡间存古韵廿年不改传家风 记者走访覃家 ,揭开“怪联 ”谜底 ,并录得覃家几段联语趣事
覃础桂在给记者解释联中典故□记者赵伟翔雷媛媛“怪联”诉尽覃家事为让我们更深入理解对联的含义,覃础桂捧出了其兄覃础权编注的三本线装书:《先人遗作拾零》、《郑小谷书法墨迹拾零》、《郑小谷诗...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