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请问一下,您这边的公司是否与一个叫双指公司的签订了一份关于生产浓缩果汁的投资项目?”近日,柳江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多次接到这样的来电询问,令他们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两年前确实曾经签订过这样一份投资协议。“那可是一份没有生效的协议啊,且时间都过去两年了 ,怎么现在会有人来电咨询呢?难不成有人想借机行骗?”管委会的同志于是向柳江县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反映了此事,因为他们担心这份已经失效的协议,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拿去骗人入股。
到底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目前柳州市出现的合同诈骗类型有哪些?该如何防范?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承诺投资8000万元搞项目
近日,记者来到柳江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建华向记者讲述了两年前那个关于合伙生产浓缩果汁的投资项目的情况。
黄建华说,在2010年7月的时候,
一个自称柳州市双指工业供销公司(以
下简称双指公司)总经理的刘姓男子来到管委会,说经过他的多方考察,认为在柳江县新兴工业园穿山片区生产以柑桔为代表性的浓缩果汁很有前景,如果进行该项目的投资,他许诺投资8000万元,项目建成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00万元的巨大经济效益。
考虑到这个项目确实能促进穿山片区的经济发展,在经过管委会领导商讨之后,觉得该项目可以合作。不过,在签订协议之前,管委会领导决定对投资方即双指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当时双指公司位于驾鹤路,管委会到那里考察时发现该公司只不过是两间连在一起的小门面,由此对该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能力有些怀疑。正因为多了这个心眼,他们在双方签订合同时,便在合同上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如超
过10个工作日乙方(指双指公司)未
按协议规定的日期付款,本协议自动失效”。
只签合同不投资让人生疑
果然不出所料,协议签订之后,双指公司便再没有动静了。柳江县管委会多次致电刘总经理,想提醒他要按合同约定将投资款打过来,然而对方今天说在香港,明天说在深圳,或者是北京广东,总之都不在柳州,每次都敷衍说“过两天回来马上办”。最后,竟然怎么也联系不上了对方了。
因为投资方没有进行投资,按照签订协议的约定,自然就没有生效,协议成为了一张废纸。由于这事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损失,事情就此搁浅了。
“当初我们也没想到这份协议会有被利用的可能,直到不断有人来电咨询这个项目,这才提醒了我们。”黄建华说因为担心这份失效的协议成为居心不良人士的“尚方宝剑”,于是向柳江县经济侦查大队反映了这个情况。
记者随后向该大队了解情况,民警说,目前确实有不少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只签合同不投资,然后拿着失效的协议骗人投资入股,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但是至今他们尚未收到被这份协议诈骗的报案。据他们多年的办案经验分析,一般违法分子会选择跨省、跨区域作案,目的是让受害人不那么容易核查到真实情况,当然也不排除就近作案的可能。
双指公司是个啥公司
双指公司的刘总为何只签协议不投资,其中有什么隐情?记者想解开这个谜团。可是,当年位于驾鹤路的双指公司如今找不到了,通过114查询,得到的答复是“没有该公司登记的信息”。
记者随即在百度上搜索,从百度上显示双指公司注册于1992年,注册资本2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刘和鸣”,员工人数11-50人,主营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建筑五金、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氧化锌矿、铅锌矿、铁矿、铜矿、非金属矿产品,主营行业为汽摩配件、车身及附件,给出的公司详细地址位于潭中路综合楼3号。但记者反复拨打该公司电话0772-3803172,却一直无人接听,而公司地址“潭中路综合楼”记者也无法找到。
随后,记者又向工商部门查询,得知该公司去年还进行了年检登记,其他信息与记者在百度上搜索的差不多。
合同诈骗层出不穷
目前,我们无法得知这份失效的协议是否在被人利用,但是,现实中却屡屡有利用协议、合同骗人入股的案件发生。
2012年3月的时候,一名50岁妇女吴某向身边认识的人吹嘘,她有一个项目是柳东区工业园的国际汽车商贸城,但目前自己资金短缺,如果愿意加入的话,他们只要交20万元的保证金给她就行,过几天这个工程就可开工了。为此,吴某伪造与柳州市某公司签订的“土石方工程内部承包施工合同书”,上面写明工程数量是500万立方米,总价5000万元,还盖着大红公章。不仅如此,吴某还带着受害人到实地查看,说“这地方以后就是国际汽车商贸城!”就这样,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吴某不费吹灰之力就先后从7名受害人手中拿到了95万元巨款,然后她玩起了失踪。
但最终,吴某还是于10月29日被柳南警方抓获归案。
据记者从市公安局经济侦查支队了解到,目前柳州市合同诈骗的类型大致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上面所述的这个案件,属于完全虚构事实型的合同诈骗,第二种就是签订真实合同但只履行小部分约定的合同诈骗。至于“失效合同诈骗”这一类型的案例,目前柳州市还没有相关的报案,但这种“失效合同”确实有被人利用去实施诈骗的可能。
擦亮眼睛谨慎投资
那么,如何预防不落入合同诈骗陷阱呢?正在经侦支队报案的受害人王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有时候被骗是很无奈的,防不胜防”。王先生说,他跟人签订了一份合同,之前对方要货的量并不大,而且也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后来双方熟了,对方的要货量一天天增加,货款也由原来的“准时”变为“迟一两天、甚至一个星期”。再后来,货拿了一次又一次,但款一拖再拖,拖到后面人也不见了。
王先生遇到的属于“签订真实合同但只履行小部分约定的合同诈骗”。针对这类诈骗,民警建议“不管信任度多大,都要坚持按合同约定办事”。
时下,很多人喜欢投资,以为这是不费力气的赚钱方式,却不想忽略了投资的风险。据办这类合同诈骗案的民警介绍,骗子都是很狡猾的,他们一般都会用设计一个“空壳子”来引人入套,如何识破这个“空壳子”,首先就要不怕麻烦进行多方查证。针对时下有可能出现“失效合同”这种隐蔽性更大的诈骗,广大市民还真的不能单凭到工商部门查看有无该公司注册信息来判断真假,也不要一味地相信“协议”,协议有失效与生效之分,尽可能多方面调查求证,擦亮眼睛谨慎投资,才能避免上当。
新闻推荐
“大项目”拉人入伙为要钱谎话连篇 居民报料“双指公司 ”藏身小区民房,并私下称这家公司是“骗子公司 ”,记者暗访发现更多内情,请已签协议并投了资的群众与晚报28
民警对公司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公司墙上贴着工程项目部10多名上岗人员照片。现场查获的一份项目合作意向书。核心提示对方拿出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项目,然后叫你入伙,你会心动吗?近日,晚报对有人质疑...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