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新居,绿色相映
面对柳江的立冲村立冲屯,山水村舍相融一体
↑樟树榕树联姻,树根紧密交缠
水路客渡,往来渡轮
屯中养殖鸵鸟,培育新兴产业
鸵鸟蛋,等孵化
情系乡韵,乐在其中
加工腐竹增收○○记者李劼赖柳生古时,立冲屯的地形像犁头一般,村对面还有一条冲沟流淌,故有了“犁冲屯”的贴切名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书写方便,将“犁”字改为“立”字,这便是“立冲屯”的由来。
立冲屯正是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百里柳江河畔,距离柳江县里雍镇政府仅15公里。我们从莲花客运站取道,途径洛维、月山公墓,再驾车约10分钟便到了渡江码头。
相传公元1637年,明代著名旅行家
徐霞客曾坐船到过立冲,并在《粤西游记》
留下了“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的印象。
现在看来,这副景象依然历历在目。百里柳江如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碧绿裙带,在夹岸青山的“注目”下,将立冲“装扮”成半岛绿洲。晴空万里,白云飘飘,碧波荡漾,群山连绵,与对岸的绿洲构成一幅静谧和谐的山水美景。
登上渡轮,站上甲板,清风徐来,心神荡漾,尽享悠然的山水风情。一个村民推着一辆摩托车随我们一起登上甲板。原来,立冲虽是环江半岛,有陆路可以到达,但需绕远路,村民出行主要还是靠渡轮。
“乘坐渡轮不到5分钟,正好能欣赏两岸风光美景,村民也都习惯了。”村委主任郑仁忠还透露,已有房开商看中了码头附近的沿江地皮,打算建成江景小别墅,届时,立冲将更加热闹繁荣。
上岸后,我们还未探访,却发现有位老人拿着一台小型摄像机跟拍。这被采访倒是头一遭,我们感觉挺新鲜。你们是从柳州来的吗?”老人叫郑海萍,今年66岁,曾是里雍中学的校长,退休后落叶归根回到立冲。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记录下家乡的美景。我们这山环水绕,特别是爬上山顶俯瞰,就像一幅画卷一样美!”踏着硬化好的水泥路,我们沿途欣赏村屯美景,稍加留意便有不少惊喜。绿草茵茵,果树飘香,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屋前屋后各式绿树红花,知了在树上不停叫唤,一派着盛夏美景。郑仁忠说,居民家门口种的可全是果树。果不其然,刚走不远就碰上了一大片黄皮果林,再往前,路边芭蕉树上挂着一串串未成熟的芭蕉。
村尾处,一株百年樟树根须浓密,冒出翠绿的新枝叶。仔细一看,原是樟树与榕树结了姻,两棵树的树根紧紧交缠在一起。村民说,樟树已生长200余年,大约20年前,樟树的朽枝中长出一棵小榕树,汲取了樟树的养分,榕树渐长渐大,爬入土壤生根,自然而然与樟树根交缠,成就了两树“相拥”的特别景象。
郑家祠堂是村中最古老的老屋,清朝年间建成。由于年代久远,门口已是坑坑洼洼,长有青苔。老屋才用三进,曾经的屏风过处,现在只剩下了残破的门槛。1996年的特大洪水冲垮了两侧的厢房,房顶上的砖瓦也缺了个口子,好在木头用桐油煮过,耐得住风雨,不长虫,才让我们依稀看得出老屋当年的样貌。屋主郑国荣拿出
《郑氏族谱》,告诉我们这段历史。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 ),郑家始祖仕能公从山
东胶州派到西南戍守边疆,来到柳江落户生根,如今已到了第26代传人。
去年8月,立冲村里又多了一样“宝贝”。郑仁忠的家成了一个小型鸵鸟养殖基地,40多只大小不一的鸵鸟,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这些鸵鸟可不仅是观赏性质,“鸵鸟一身是宝,肉比牛肉鲜嫩,皮毛可以加工成皮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郑仁忠说,现在村委已经联系好了鸵鸟的各类买主,等鸵鸟蛋孵化成功后,要发动村民一起养殖,形成一整条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立冲屯坐落在美丽的柳江河畔,距离镇政府15公里,距柳州市莲花客运站仅7公里,水、陆两通,交通便捷。全屯共185户1233人。立冲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风景宜人,是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身的里雍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9122元。
村屯联系人电话:13597225012
新闻推荐
协会成立十周年会员快乐赛门球 市第十一届“会员杯”门球赛落幕
○○通讯员吕绍谦晚报讯6月20日是柳州市门球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日。为庆祝十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并让广大会员在喜庆的日子里享受快乐,市门球协会于2013年6月16日至19日,在文昌门球场举办庆祝市门...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