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闻 柳江新闻 柳城新闻 鹿寨新闻 融安新闻 融水新闻 三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柳江新闻 > 正文

今报小记者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哇,柳州工业是这样发展的

来源:南国今报 2015-04-29 13:13   https://www.yybnet.net/

小记者们参观生态宜居馆内的柳州沙盘。小记者在工业博物馆参观,了解柳州现代工业。

活动统筹:袁巧玲

活动摄影:今报记者张存立

4月26日上午,今报小记者俱乐部组织柳江县拉堡小学近百名小记者,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了该馆的工业历史馆、企业风采馆和生态宜居馆,近距离感受到了工业柳州的城市魅力。

了解柳州工业发展历史

今报小通讯员覃博俊 【拉堡小学 五(3)班】

一进工业历史馆,呵,里面可真大啊!突然,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令我们惊叹不已。原来,这是一台双动压力机,它高10米,宽50米,厚3米,自重150吨,冲压能力650吨。在双动压力机两侧的墙壁上,描绘了柳州的工业发展历史。

再往里走,能看见一些人在用一些传统的机器劳动,向我们展示柳州传统工业。当然,这些人都不是真人,而是雕塑。

向前走,就能看见一个50年代的铁路交通全景,还有人挑着木头在施工,这是在修复被炸毁的柳江铁路桥,这是解放初期的事了。

沿着参观线路,我们看见了一辆辆老式汽车的实物。除此之外,旁边玻璃柜里,还摆放着小巧玲珑的和真车一样的车模。

在工业历史馆二楼,我还看见一辆全身写满签名的“五菱鸿途”微型箱式客车,这是柳州汽车突破100万辆庆典时,自治区、市领导和市民的签名。这辆车作为有力见证被送到了工业博物馆。

这次参观让我了解了柳州工业发展的历史,也让我不禁感叹,柳州工业发展真快。

独具特色的“动物园”

今报小通讯员韦俊成 【拉堡小学 四(3)班】

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辆古老且造型特别的火车。这辆火车停放在两条轨道上,车身是黑色的,车体和车轮镶嵌着红色,车头像个大大的圆盘,上面写着“柳钢58壹号”,车灯就像一对水灵灵的眼睛。这辆火车的身后,还停放着一辆老式绿皮火车,小记者们很兴奋,纷纷上前和火车合影。

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来到工业历史馆。当看到第一个机器时,大家都惊呆了,听完讲解我们才知道这是一台冲压机,不然大家还以为是“大象”呢。

参观完“大象”后,我们边走边看,突然撞上了一头“牛”。我后退几步,确认不是真的后,才放心地走过去。原来,是一台“中英庚款”牛头刨床。什么是刨床?我很不解,讲解阿姨说,“因为他传递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段屈辱,所以也叫“赔款刨床”。

继续往前走,地板上居然有一只“巨鹰”的影子,我不敢抬头。有一位同学大叫道:“是飞机!”“这可不是一般的飞机,它可是广西第一架战斗机。”讲解员告诉我们。随后,对战斗机感兴趣的小记者,开始了“漫长”的讨论。

看完“巨鹰”,我们又来到“犀牛”展厅。原来是单链式造纸磨木机,磨木机身高约6米、宽4米、厚4米,每台重达10吨,难怪大家把它误认为是犀牛呢。

当天,我们还参观了很多柳州工业发展展品,根据体积、外形的不同,我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动物代号。

短短几个小时,走遍每一个角落,让我感受到了柳州独具魅力的工业历程。

传统制糖凸显先人智慧

今报小通讯员龚睿政 【拉堡小学 五(1)班】

在工业历史馆一楼,我看到了传统制糖流程。看着这个场景,我脑海里迅速浮现出一个画面:在一片空地上,工人们分为两组,一组削甘蔗皮,一组把削好的甘蔗放进机器。这个机器外看是个圆圈,实则里面是齿轮状的东西。同时,有人用鞭子抽打牲畜,让它们带动齿轮挤出甘蔗汁,最后加工甘蔗汁获取糖。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

在传统制糖工业的旁边,是榨油业、木器业和铁匠铺。

继续往里走,我看到了一些近代机器。有各式各样的冲剪机、剪床、车床等,还有听都没听说过的木炭发动机车。一路参观,柳州工业从衰落到崛起的过程逐步呈现。

在第三个展厅,我看到了一些现代化的设施,有红合牌37拖拉机、机械磨木机、JX型车床、毛巾织机、柳江牌汽车……这些东西让我看到了柳州工业的崛起。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企业风采馆、生态宜居馆。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柳州工业的迅速发展。

八十年代的家电

今报小通讯员黄鑫萍 【拉堡小学 五(1)班】

工业历史馆有两层楼,在一楼,我看到了传统榨油业、木器制作业、皮革制造业、冶炼业、传统印刷业……这些工业,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置身展馆,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馆内还陈列着1936年的苏制车床、屡建奇功的“朱荣章号”、1958年的南宁会议、1933年研发的第一辆木炭发动机汽车……看得我眼花缭乱。

接着,我们来到了二楼。二楼展示出了七八十年代的家具、服装,还有家电。那时也有冰箱、洗衣机。在一个八十年代婚房展区,里面展示了八十年代的家具,虽然简单朴实,但基本的家具和家电一点不比如今的少。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了老柳州,见识了柳州工业发展历程,真是不虚此行!

柳州,我美丽的家乡

今报小通讯员覃舒扬 【拉堡小学 09(4)班】

柳州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里,记录了柳州从“酸雨之都”到“宜居城市”的变化过程。

刚入馆,我了解到曾经的柳州是我国四大酸雨区之一,被称为“酸雨之都”,有着“十雨九酸”的说法。这是曾经落后的工业造成的。当时工业布局十分不科学,可以说是“工厂在城中,城在工厂中”。

现在,经过治理,大大减少了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柳州也开始大面积地绿化环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83平方米,超过国家森林城市人均5平方米的评价标准。

柳州变得美丽起来了,变成了生态宜居的桂中宝地。

柳江河越来越清澈,高楼整齐林立,公交出行不但便民,还很环保。柳州也逐步从“山清水秀地干净”,发展到了“中国十大美丽城市”。

在传统的观念中,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是对立和矛盾的。但在新型工业道路上,柳州不仅工业总量连上台阶,还捧回了代表生态文明的“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牌匾。

以前的柳州,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树木秃顶、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十雨九酸的城市。事实上,现在的柳州是一个青山环绕、碧水曲行、层楼披彩的城市。今天的柳州,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明天,新的柳州将继续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柳州,我爱你,我美丽的家乡!

无人售菜摊

今报小通讯员周子钰 【拉堡小学 09(1)班】

上周日,我校小记者集中参观了柳州工业博物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奇妙而又美丽的生态宜居馆。

一踏入馆内,我惊呆了——周围都是荷花。它们仿佛正在奔向我,拥抱我。随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自动拍照感应点。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很好奇吧,其实就是地上有一个感应点,你双脚踩上去之后,等待几秒钟,前方的一个迷你小电视一样的照相机,就会把你所在那个区域的人都照进去,好玩吧。

告别了自动拍照机,我随着参观队伍的步伐继续往前走。突然,一个不起眼的小菜摊吸引了我的目光,上面写着“无人售菜摊”这几个字。菜摊上摆有大白菜、胡萝卜、黄瓜、苦瓜等蔬菜,一旁的简介上面是这样说的:菜农把新鲜的蔬菜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然后标明价钱,无需看守,顾客取菜后自动把钱如数地放进菜篮里。

据了解,在柳州不少社区,以及村屯,均设立有无人售菜摊点,“无人售菜”体现出的是“柳州诚信”。

看到这,我心中不禁感慨:如果每个人都像“无人售菜”那样诚实守信,就不会有“碰瓷”现象,大家都会去靠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这一天,我看到了“无人售菜摊”,也看到了我们最需要的“财富”!

新闻推荐

学以致用的“小交警”

今报小通讯员黄李康【柳江县拉堡小学四(3)班】5月3日,我参加了南国今报小记者俱乐部组织的儿童职业体验活动。当天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位于柳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梦想小镇”。从小我就梦想长...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实诚的卖菜阿姐2015-04-30 13:10
猜你喜欢:
评论:(今报小记者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哇,柳州工业是这样发展的)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