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闻 柳江新闻 柳城新闻 鹿寨新闻 融安新闻 融水新闻 三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柳江新闻 > 正文

胡湘源:家族的历史也是民族的历史

来源:南国今报 2015-08-31 02:11   https://www.yybnet.net/

胡湘源在书吧讲述家族抗战史廖磊将军(资料图片)廖磊夫人胡慧女士 (资料图片)胡湘源(左)与人讲述廖公馆的故事

8月28日下午,民革柳州市委员会退休干部胡湘源在石尚1966书吧举行“真人书”讲述活动,与读者共同翻阅他姑父廖磊将军及姑母胡慧女士的往昔篇章。胡湘源说,“家族的历史也是民族的历史”,这样的讲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着别样的意义。

今报记者韦巍 文/图

在“真人书”讲述现场,胡湘源先生先用投影仪展示了一组照片,照片上有柳州人熟悉的那座黄色小洋楼——廖磊公馆,以及廖磊将军与胡慧女士的生前留影。照片上的廖磊将军英气勃发,而胡慧女士则仪态端庄、气度雍容。这是胡湘源最敬重的两位家族长辈,廖磊是国军抗日将领,在胡出世之前就已经殉国;胡慧追随廖将军一生,在丈夫死后她一直没有改嫁,而是孤身终老。

胡湘源打小就得到姑母胡慧女士的疼爱,在她身边长大,并且一直陪伴她直到1988年过世,因此也得以通过她的口中间接了解廖将军的许多轶事。

胡湘源说,自从姑母过世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很少跟外人讲起这些家族往事,那栋小黄楼经历的历史变迁,鲜有人知。近年,人们对抗战历史重新梳理,胡湘源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关注和了解那段历史,还原一个生动真实的抗日将领。为此,他专门撰写了《忆姑父廖磊将军》及《忆父亲》等文章,在“真人书”现场发放与大家分享。

80多岁的廖公馆

柳州人对廖磊的认识,多半是因为中山东路—罗池路口的那座廖公馆。

胡湘源说,1931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姑父廖磊率领部队移防柳州,姑母胡慧也随姑父来到柳州。当时的国民政府给廖磊军长起了这栋两层半带附楼的小洋楼,让他在柳州安家。

“房子建于1932年,由香港请来的英籍设计师设计,所以有着浓郁的西洋风格。”胡湘源说,房子建好之后,姑母胡慧把自己的父母、两个弟弟一起从老家湖南长沙接来柳州定居。

胡湘源是廖磊夫人胡慧大弟胡祥(国民党少将)的儿子,退休前是民革柳州市委员会的专职干部,今年68岁。胡告诉记者,姑父廖磊先后娶过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农村老家的原配。在湖南服役任连副时,他娶了长沙一个小康之家的小姐胡慧,但是两任妻子都没有给他生子。夫妻长期分离,膝下无子,胡慧只好把胡湘源当自己的孩子看顾,以慰精神上的空虚。作为侄子,胡湘源是陪伴姑母到最后的亲人。

站在有着80多年历史廖公馆的门前,胡湘源回忆道,他还记得小时候姑母胡慧告诉他,这座房子当时是用“红毛泥”起的,“红毛泥”是从香港专门经水路运过来的。长大后他才明白“红毛泥”就是水泥,过去人们对洋人都称为“红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9月廖磊奉命率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四十八军北上抗日。而作为军人的妻子胡慧也没有闲着,她与柳州妇女界李荫菁等30余人发起,成立柳江县妇女抗日后援会,并发表《成立宣言》:誓将暴日军阀逐出我神州大地而后止!妇女抗日后援会捐钱、捐物、演讲、动员,为支援前线出钱出力,并且还救助大批从敌占区逃到南方的难童、孤儿,为抗战作出了贡献。“当时廖公馆里就收留了不少难童,姑母对他们都关爱有加,以至于后来街上遇到他们都会跟姑母热情地打招呼。”

1939年10月,廖磊因战事紧张积劳成疾在立煌(民国行政区划,因著名将领卫立煌而得名,即今安徽金寨县所在)病逝后,回到柳州的姑母胡慧一直住在这里,楼道里挂着姑父的大幅遗像,以寄哀思。解放后,政府收回小楼,将姑母安置在谷埠街的一座楼房里。1951年,姑母参加工作,在市糖烟公司做营业员直到退休。1988年2月,87岁的姑母逝世。

据胡湘源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廖公馆还差点被拆掉,在当时的文物部门力保下终于得以保存下来。后来柳州市委统战部在这里办公,2010年又移交给柳州市工商总会和工商联合会办公。近年有政协委员呼吁将这里建成一个抗战主题纪念馆,让更多的人来直观地了解那一段历史,如此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如今,公馆楼前廖磊将军生前种的那棵南洋番石榴树亭亭如盖,苍松挺拔高耸,长得比楼还高,仿佛在等待着后人来细细解读当年的故事。

廖磊将军在柳州

胡湘源介绍,从1931年移防柳州,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奉命北上抗日,廖磊在柳州的6年时间,为当地做了不少事情。

“自从进驻柳州后,姑父为柳州的市民办了不少实事。他注重城市市容市貌,修整扩建柳侯公园,重视卫生防疫,为改变市民不卫生恶习,制定了卫生奖惩制度,改进卫生条件,发展体育活动,增强军民体质,并组织举行水上运动、篮球等体育运动比赛。”胡湘源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前的柳州,卫生条件极差,街道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导致蚊蝇滋生,各种疾病流行。姑父到柳后,决意整治环境卫生。他严令各家店户各负其责,改变不讲卫生的恶习,并亲自组织检查执行情况,对不洁户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则处以3元罚款充作卫生费。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整治,城厢卫生状况大有改观。

廖磊喜好体育活动,在柳时曾掀起过一阵体育热。

1932年,第七军在赵家井下面建了座军人游泳池,廖磊号召大力开展游泳:“壮筋骨,健身体,报效国家。”在廖的带动下,机器工会筹资建了座人工游泳池,县教育局筹款在东门沙角建了座供各校师生使用的“同乐会”游泳池,总商会在原南评庙后面的锅铲石东侧建了座商界游泳池,航空处迁来柳州后,也在庾家码头建了座安装有电灯的、可供夜间使用的游泳池。

1934年10月5日,在廖磊任校长的航空学校的组织下,举行了柳州有史以来第一次水上运动会,场面空前盛大。

廖磊还很关心少儿福利,特别重视教育事业。他担任龙城中学校董事长兼名誉校长,在办学的经费、校舍、设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每次都是几千大洋这样资助的。”

在地方治安上廖磊大力进行整顿,惩处了一大批欺行霸市、作恶多端的不法分子,使当时柳州社会风气大大改变。

抗战爆发初期,因地处南方,柳州民众的抗日意识不够高涨,为动员广大民众投身到抗战洪流中去,他开展了抗战宣传工作,并亲自给柳州军民做了题为“倭奴亡我之心不死”的报告,号召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中去。为了提高抗日宣传质量,他还多次到县通俗教育演讲所,指导演讲员拟定上街下乡演讲的题目和内容,发动部下开展“联络军民感情,扩大抗日宣传”的大型游艺晚会,演出话剧,鼓舞民众抗战斗志。

廖磊还亲自组织军民举办一次大规模的防空演习,收到预期效果,并引起全国各地注意,国内有大报称之为“空前未有”、“全国先声”,以至各地城市均有效仿。

“七七事变”后,柳州频遭日机轰炸,柳江县政府成立灾民临时收容所,远在安徽的廖磊得知此事,专门给收容所汇来1000大洋救济灾民。

忆起姑父当年在柳州的点滴事迹,胡湘源感慨不已,他说:“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回顾波澜壮阔的抗日历程,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姑父廖磊将军的一生是爱国家、爱民族的战斗一生,他用生命捍卫了国家、民族尊严,为国家和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今天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外敌欺侮,姑父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

新闻推荐

第一次打保龄球

今报小记者何雨娜【柳江县拉堡小学11(3)班】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打保龄球,这可是我第一次参加这项活动,既新奇又兴奋。来到保龄球馆,我一看,呵!这里可真大呀!地上铺着金黄的地板,一道道用不锈钢制成...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胡湘源:家族的历史也是民族的历史)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