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公立育婴院档案一页
20多年前,笔者曾对民国时期柳州档案文献进行过专项调查。《南国今报》2015年5月4日34版刊发的《寻找“义隆庄”》一文,即是据抗战档案披露的重要史事之一。调查发现,现存的原始档案大多收藏于柳州之外的文献机构,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日军的侵入,由柳州地方政府收存的原始档案在桂柳撤退时大批销毁。
数千宗档案,一炬了之
笔者曾看到厚厚的一本《柳江县政府拟毁各科室卷宗册》。上面题签时间是1944年7月,这正是桂柳时局紧张机关准备撤离之时。时任的柳江县县长杨盟(广西平南县人,两度出任柳州地方行政长官)在封面上签署“焚毁人杨盟”。一把火,几千件档案付之一炬。《卷宗册》记载新桂系执掌广西后,柳州地方政府的各种文档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广,主要有柳州地方政府(马平县、柳州县、柳江县)历年的文告、政令、册本、表录等,上级如省政府下发以及其他机构相互交流的有关文档。当时以“拟毁”而编制目录,显然有既难以转移,又不能落于敌手的无奈,但也因此造成了柳州地方文献大批量的毁失,这就是如今市内有关机构民国档案收藏极为缺乏的原因所在。现存主要收藏于各地的民国时期柳州地方档案,大多是因呈送上级机关或与相关部门交流而得以保存。
仅从《卷宗册》,就可看出这大批档案的珍贵价值到了何种程度。虽然“焚毁理由”下标注了“不须存查”、“业已办结拟毁”,但就地方历史研究而言,极端重要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其中不少档案是手写孤本。随手录出一些标题,其中有:“萧任外人游历卷”(萧任指萧劲华,1940年冬至1943年8月任柳江县长)、“任命县长及电报就职卷”、“县长出巡卷”、“抗敌后援会经费卷”、“优委会经费卷”、“拍卖行公会卷”、“总工会卷”(仅此一宗档案就有178件)、“剧艺公会卷”、“土地查点卷”、“地价册”(150本)、“瀑布调查卷”、“湘桂路民工借谷卷”、“粮食调查卷”、“机场跑道卷”、“县道桥梁涵洞卷”、“建造县署两廊兵舍卷”、“查禁敌货卷”、“欢迎前方抗敌负伤将士卷”、“外侨姓名调查表”、“清查边境户籍卷”、“乐群社住客报告表”、“机械化学校清查空闲房屋卷”、“柳市防空卷”、“城防警备司令部卷”。这些大多属于“柳江县政府杨盟、梁晓钟、朱瑞元、萧劲华各任建科卷宗”,也有部分形成于抗战前的新桂系时期。
《柳江县政府拟毁各科室卷宗册》按照规定呈送上级,最后辗转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柳州抗战档案述要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着相当数量柳州地方及与之相关的档案。笔者曾在浏览目录之余,请编目专家撰述过柳州民国时期档案概况一文。这些与柳州密切相关的档案约有1000卷,内容大体分为政务、军事、经济、交通、邮电和文化教育五大部分。市政方面的有1943年9月中国工程师学会柳州分会编撰的《柳州一瞥》,社会救济有1943年柳州社会救济事业概述、柳州地方抗战期间破坏损失调查统计表,1939至1943年红十字总会柳江分会概况、组织专门委员会、救护队及工作情形。此外,还有善后救济总署广西分署设立柳州办事处及该处概况、工作报告,以及设立柳州难民登记处、难民缝纫工厂、失依儿童临时收容所等内容的文档。有关社会团体的文档有1941年柳州致知社成立经过,1942年柳州区国技研究会启用钤记日期及工作情形,1943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柳州分会会员名录,还有1942年2月柳江县总工会工作会报记录;1943年柳江县工商团体会报记录。桂柳会战中国军队有关参战部队留下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有1944年柳州附近防御工事及兵力部署要图、第四战区柳州作战计划、第62军黄涛部柳州会战战斗详报、64军邓龙光部等等的整训及阵中日记。此外,有关柳州机场的重要档案有1943年5月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建设柳州机场工程蓝图及该工程概算总表等。经济部分的史料以金融方面的较多,有1944年4月柳州金融波动调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柳州各分行及柳州光裕、美丰、亚西、和成、复兴等银行业务情况报告。农业有1942年柳州民生垦殖公司整理种植作物四年计划,1942年4月柳江县清理积谷款月报表等。工业有柳州市各种工业组织调查初步报告、柳州各工矿生产事业调查表、1941年柳州的织布业状况等。中国工商谊记橡胶厂、大隆铁工厂、苏伦纺织厂等呈报迁并柳州的情形,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柳州筹设分厂的来往函件等等。位于柳江县及柳城县的炼油厂、机器厂、纺织厂、铁工厂、油漆厂、印刷厂、制革厂、砖瓦厂、酒精厂、烟厂、碾米厂、面粉厂,饮料厂等工厂开业向实业部、经济部呈报注册登记的有关文件。交通邮电部分广西电信局1938至1948年经办柳州至修仁等设线、装机等工程经费、计算、概算及收支清单。商贸有1943年柳州日用品零售价格及其他费用调查表、柳州市米价等物价调查表,1941年柳州查禁敌货委员会有关清查敌货表册等等。特别是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紧急抢购沦陷区物资行动出现的广西区义隆庄档案,对研究抗日经济战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已见于笔者的《寻找“义隆庄”》一文。文化教育有1941至1944年战时新闻检查局柳州新闻检查所工作年报、月报及日报,柳州报业概况及报刊呈报备案,柳州新闻检查所对柳州新闻进行检查及对其违检处分的月报、周报。学校的档案主要有柳江、柳城私立中等学校的立案表册,以及柳州高级工业联合学校员生表册、柳州高级工业学校学生请领公费清册等。
这些档案涉及的行为主体,来自于军政各方、行业企业等,有一部分是出自柳江县政府以及下属部门。将《柳江县政府拟毁各科室卷宗册》与馆藏目录比对,发现这些档案是当时呈送有关机构而得以存留下来。
档案可见关怀情
抗战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起伏,大量难民流入柳州,随之而来的难童特别是弃婴情况尤为突出。见于《柳州市志》的《民政志》记载的有:1938年5月,战时儿童保育会柳州分会成立,秋天开办第二保育院。1941年6月,由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长官张发奎等47人发起组织的柳州公立育婴院,并成立董事会(后改为理监事会)负责筹备,至次年6月13日正式开办,这是笔者据原始档案摘记于《柳州市志》的《大事记》,详情则一直未及披露。
柳州公立育婴院的发起人都是著名人物,有张发奎、张任民、黄梦年、张振民、黄琳、董咸熙、王候翔、萧劲华、马保之、黄斗才、郑兰生,职业涵盖了柳州军政、文化教育、商业等等,可见地方重视的程度。理事长为张任民,理事、候补理事、监事、候补监事有阚德轩等15人。订立《柳州公立育婴院章程》,呈请柳江县政府批准立案。育婴院经费由理事会筹拨,开办于柳州大桥新村益群农场内,并在柳州市区河南河北设立办事处。时年64岁的广东台山人黄大业出任育婴院院长,以下有总务主任、保育主任、会计兼庶务、医师、保姆、护婴生共14人。学历构成有广东光华医学院、广东法政学堂、广州大学高中部、江苏省立师范学校,他们多来自广西、广东两省。育婴院1943年度工作报告表明,育婴院自1至5月为筹备期,6月起收养婴孩,至当年12月底,共收养弃婴27名。所列有收养人数、经费收支、会员增减等事项。在改造意见中说明因为经费困难,规定收养为两岁以下童婴50名,待经费来源增多再行扩充。同时规定婴孩大于两岁的则分送慈幼院、保育所或其他慈善机关教养。
时光迁延,七十多年过去,现在只有通过这几纸档案去了解那些在柳州公立育婴院的婴孩曾经得到人间的关怀。这也只是那段岁月里苦难人生的一个片断而已。
新闻推荐
河西一房福馨苑3楼一房一厅50㎡,证满唯一,仅28.8万6609434首付60万得别墅惠柳京都华韵上城东苑别墅,占地130㎡,4层有证实用550㎡,全框架结构,任意改动,可开厂自住,手慢即无。13877200030黄金4楼,...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