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阿婆在做竹编。
今报记者辜丽娜 文/图
如果你周末到柳州银桐路,可能会际遇一位卖竹器的阿婆。她的摊上,竹筛、竹筐、鱼笼、竹篮应有尽有。这位阿婆名叫黄素娥,今年72岁,她不但自编自卖,还有自己的“供货商”——在她的家乡柳江县里雍镇,不同村子的老年人将竹器编好,委托黄阿婆拿到柳州市区来卖,除此之外,黄阿婆还参加过创意集市。
村中竹编“总代理”
昨日,记者在长虹世纪小区附近一个便民集市找到黄阿婆。黄看起来是位普通的摆摊老人,个子不高,背有点驼,穿着朴素的棉布衣服裤子。她一般会在裤子上搭一个小围裙,一边编织竹编一边等顾客。不过,跟她聊起来之后才知道,在她老家里雍镇中厂村有很多老年人都将自家的竹编产品委托给黄,让她带到柳州来找销路。
“我在花鸟市场租了摊位,还租了房间做仓库。”黄阿婆说,她的仓库是一个商品房小区里的单间,现已堆满了村中老人做好的竹编。她一般周末到花鸟市场去卖,平时就到河东及柳南区的几个便民市场里面去摆摊。黄说,不仅自己村子,其他村子里也有不少老年人找她代销,她一般按照市场上卖的价格,跟村里的老人进行分成,俨然成了竹编产品的“总代理”。
“我在柳州卖竹编有十几年了,委托我卖东西的同村人,从来没有跟我因为钱的事吵架。我卖得多少钱,他们都晓得。”而黄阿婆还颇有生意头脑,每个月在五星街举办的创意集市上,一般能找到她的身影。
自小与竹编结缘
说起里雍镇,不少人都会想到那里的特产——头菜。然而,里雍的竹编技艺也是很有名气。这里的竹编世代相传,用黄阿婆的话来说,“房前屋后都有竹子,家家户户都会竹编。”
黄阿婆说,自己从小就看着家里的老人做竹编,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她十几岁时,就从村里挑竹编来太平西街卖,“有船坐,舍不得花钱。我早上四五点钟就出村,中午十一二点到太平西街,卖完回去晚上十一二点才到家”。她说,自己成年后就开始种地,后来老了地也种不动了,又重拾竹编。黄一开始将竹编拉到拉堡卖,后来到柳州与儿媳妇一起住,她又寻思着在市区为家乡的竹编打开出路。
闲话间,黄阿婆将一片片竹篾破开,然后纵横交错的排序着,一下子就编织出了一张“网”。编着编着,她就编到了转角的步骤,只见她手腕一转,竹编就成了一个立体的角。“我编的竹筛,可以用二三十年不坏,但在村里面,我编得还不是最好的,还有比我手艺好的。”黄说,像简单的竹编笔筒、灯罩,她一天可以编好几个。
传馨香授技艺
记者第一次际遇黄阿婆,并不是在昨日采访中,而是今年7月中旬在银桐路一花鸟市场。当时,一位小伙子正在和她学艺,当得知记者的身份时,黄阿婆有些自豪地说:“上次跟我学编的那个男娃仔,也是记者啵,我以为他学一两天就不来了。结果他一直学到现在,他破竹篾总是破不好,只好特地去广州买机器,现在他会编花篮、竹筒了。”黄阿婆说,那位记者也是看到她摆摊后,主动找她学的,一般都是周末来花鸟市场找她。
而给黄阿婆供货的,几乎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有不少处境还比较艰难。比如在中厂村,有一位低保户,这位老人瘫痪在床,只能做一些竹编,然后由黄阿婆代售来维持生计;在柳州市银山小区,还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阿婆,也是靠黄代售来贴补一点家用,而黄不仅仅和他们是生意关系,还经常和他们互相走动、拉家常,成为了好朋友。
如今,黄阿婆的生意已经得到不少人的肯定。“有一些农庄开业,专门打电话给我订货,让我帮他们做竹编的灯罩。”黄阿婆喜滋滋地说。
新闻推荐
鱼峰山2房诚志柳江县房屋买卖交易平台、快速办理银行贷款、金融投资、楼盘代理、咨询电话:15977228988邦星房屋一押二押汽车抵押、当天放款宏城绿都楼中楼大城小院尊信3房2厅、正南朝向、60万包...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