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夜市的柳州市水南路油堆摊,摊主曾姐在炸制油堆。准备出锅的洛满水油堆漂浮在油面上,颜色夺目,油光铮亮。柳江洛满水油堆以其糯滑绵软的口感,征服着乡土美食爱好者。▲水南路曾姐油堆摊,刚做好的油堆和一个裹着白糖的沙堆。曾姐油堆摊,沙堆炸好后要裹上一层白糖粉末。
今报记者王剑 张存立 文/图
春节临近,又到了该置办年货的时候。在这个“年货基本靠买”的时代,有多少人还会自己动手包粽子、炸油堆、灌腊肠呢?
在柳州人的年货清单上,油堆曾是不可或缺的“标配”食品。对孩子们来说,大人们亲手炸制的油堆里有家的味道;走亲访友时,一袋黄灿灿的油堆,才是最有诚意的新年祝福……现在不是总有人说“年味儿淡了”吗,那就亲手炸上一锅油堆,再次重温记忆中的幸福滋味吧。
曾经家家都会做油堆
油堆,是用糯米粉或稴米粉加水搅匀,经手工揉搓形成大团,然后捻取小块裹入芝麻、花生、豆沙等馅料,再下油锅炸制,使之鼓起呈圆球状。这种传统的节令食品,其制作工艺几乎跟做汤圆一模一样,区别主要体现在烹煮环节:一个油炸,一个水煮,口感却是泾渭分明。
过去一近过年,柳州不论城市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生起油锅,自己动手炸油堆。大人们围着灶台,忙得不亦乐乎;小孩闻到厨房里飘来的诱人香味,听着锅中沸油噗噗作响,总会馋得口水直流。
“刚出锅的油堆,等到不烫嘴时吃,是最可口的!”市民黄先生说,小时候每次家里做油堆,第一个尝鲜的就是他。不过,油堆凉了就会变硬,要蒸过了才能吃。没有加热过的冷油堆,啃起来很是费劲。回忆起自己当年偷吃冷油堆的事,黄笑言:“那时候,相信也有很多小孩像我一样,忍不住嘴馋啃过硬梆梆的冷油堆吧”。
作为一种传统年货,油堆也有它的吉祥寓意:全家团圆、和睦齐心,不怕火煎油炼。不过,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市场上能买到的年货越来越多,人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城里人开始不再自制春节食品。如今,想在过年时吃到手工做的油堆,反而成了一种奢望。
这些“名牌油堆”你吃过吗
作为地方小吃,油堆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在柳州文庙旁的水南路上,曾宪云的油堆生意已经做了19年。
她说,起初水圆(汤圆)才是主打小吃,油堆只是搭着卖。最近几年,油堆生意突然火爆起来,她的摊位前,等着买油堆的人还常常排起长队。本来,曾姐的甜品摊只靠一两个人打理就能应付,如今她租下了路边的两间门面,雇了六七个小工,结果还是忙不过来。
入夜,曾宪云的铺面前就支起几口大油锅,不同的锅里,分别炸着油堆、沙堆、油条、油饼。圆鼓鼓、热乎乎的油堆,口感外酥里糯,又香又脆;沙堆形状不规则,外面裹着糖粉,吃起来“爽到掉渣”。曾姐说,沙堆也属油堆一类,揉制粉团时,前者不用掺糖,后者则要加入适量白糖。下锅炸制时,油堆要用“捞沥”不停按压,沙堆则是任其膨胀,自然成形。
柳江县洛满镇的水油堆,也是远近闻名的美味小吃。集镇中央的圩场里,覃小菊家的油堆摊已经摆了至少40年,制作水油堆的传统技艺,是从她的祖父辈那里就一直传下来的。洛满集镇三天一圩,但是不管是否圩日,她的油堆摊都是顾客盈门。碰上周末,许多人还专门开车从柳州市区赶过去,就是为了品尝当地风味的水油堆。
覃小菊说,炸制水油堆时,油锅里要加入一勺自家秘制的蔗糖水,而且火候也要把握好,油温不能太高,下锅炸的时间也不能太久。这样炸出来的水油堆不会膨胀变成圆球形状,看上去也是软绵绵的。水油堆和着姜糖水吃,到了嘴里也是软软糯糯的,十分可口。
新闻推荐
2016春季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医师护士招聘医(助理无证均可):3500-8000元,护:2500-4000元,具体面谈。15677263633,13978018155魏主任受法院委托,我俩公司定于2016年2月19日上午10:00分在柳州市晨华...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